第(3/3)页 除了队正外,能使小稍弓并且射术最好的少年。 这就算是秦逸初期的军官四人组,而他身侧换上一身暖和棉袄和皮靴的孟大洋,暂时还不够资格。 “我们真正的敌人不超过十五个青壮战兵,只要按照我的要求,行动够快、够坚决。 迅速杀掉这些汉奸后,这座村寨就是我们的战利品”。 秦逸侧身看着一脸紧张的孟大洋。 “洋哥儿,你负责安抚和召集寨子里的乡亲们,不要慌乱、更不要表现出任何敌意。 记住!在赤旗面前,所有持械者都得死!” “俺知道了!” “能不能做到?” “能!” …… 大明崇祯四年冬,闰冬月二十七。 晨曦初显。 望海堡扩建工程已经开始,搭建雪墙,修建雪屋,好安顿即将被秦将军救回来的新汉奴。 修缮一新的二十四架雪橇,从金顶山顺坡而下。 二十六名全副武装裹着白布斗篷的“菜鸟”少年战士,第一次正式出击。 剑指东南二百三十里,崇山峻岭中冻成坦途的沙河上游谷地。 “大岩子寨!” 之所以带上马拉雪橇,因为这小破寨子只有四匹马骡。 汉军旗可没资格像真鞑子一样,每户都有马拉的木轮车,他们都是靠人力来推。 百二十余人的汉奴,最后要想带着粮食物资快速离开,就必须安排好充足的雪橇才行。 第二次“拆迁搬家”行动,秦逸表面上很严肃,其实内心深处并没太当回事。 鞑子在绝境时,就算老弱也敢拼死一搏。 这些汉奸包衣真有这胆子,当年也就不会对鞑子卑躬屈膝当狗。 大雪封山的季节,除了鞑子轻骑还能勉强在林海雪原上驰骋。 穷滴血的东江镇可没多少大牲口,往年毛帅领兵出击时,也都是腿着。 这雪厚没膝的辽南之地,踏雪行军每天能走三十里,都算是意志绝对坚定。 更何况如今东江镇已经四分五裂,彻底残了。 对鞑子和汉奸包衣们来说,辽南的防线已经毫无压力,辽西这一次又给大明重创。 这个冬天可不要太安稳! 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