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二章 圣王身相随-《九鼎风云志》
第(2/3)页
走遍赤地千里,将那饥民尸横遍野的惨象写在投函之中,假托门生之名递入州府,逸云只觉得不如砸碎州郡粮仓,直接给民众发粮散财。
巨君偶有一些别人听来如金似玉的宝贵教导,闻所未闻的道理言语,逸云他只觉得无比聒噪。
所以逸云只待巨君此次游历归国之后,便要与他彻底告辞。
巨君没有挽留于他,只是笑问逸云愿否与他赌上一赌,若逸云赌赢,则任其离开,若巨君胜出,便要在他身边再留三年。
逸云别的
都好,唯独好胜之心远超常人,巨君若是要赌,他如何能够示弱?
正巧此时巨君得到消息,杨若虚便在南郡、豫章之地。他信手拈来,便以若虚对杨熙的心意为赌注,与逸云赌斗一场。
逸云赌赛若虚在绝境之中必不会坐以待毙,定要悍然反击,巨君却断定若虚为了弟子,甘愿付出生命!
结果便如所见,最后还是巨君笑到了最后,赢过了逸云。
可以说王巨君便是以这小小赌局,赢了逸云三年时光,又探知了若虚隐秘的内心。
“正如逸云所言,他既然输了,想来也不会混赖这三年。若虚既然也解了心结,不若便与我等同行,好好游历一番这不同往日的汉家河山?”王巨君好整以暇,坐在上首的榻前。
若虚沉吟片刻,忽然叹道:“我们几人上次同行,是什么时候的事了?”
巨君脸色未变,但双目之中却泛起几丝怀念之色,张逸云却皱了皱眉头,似是不愿回想起那久远的往事。
虽然昔时三人都在朝中为官,但是王巨君是外戚,又走的是中书一脉,先为黄门,又为朝上言官,逸云却是贴身护卫天子的內朝值司,若虚是太常一脉,与巨君只在天禄共事过短短时日,后便在太学授业,又曾被先帝贬谪达十年之久,两两之间虽有联系沟通,但真正三人同行的机会,却是根本没有。
说起三人同行,已是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,先帝尚为太子之时。
那是三人皆未发迹,却是太子身边形影不离的随侍,跟着那行事出人意表的太子殿下,颇是做了许多荒唐之事。
三人与太子殿下在一起时,最胆大妄为的自然是张逸云,最老成持重的却是杨若虚,王巨君看似道貌岸然,行事极有分寸,但到头来许多匪夷所思的决定,却是他与太子殿下两人拟了章程,带着张、杨两人任性胡为。
说起三人上一次同行,还是是依着那时太子殿下的意思,同换私服出宫,甚至出了长安,与那微服的皇储一路行至东海之滨!
也正是那次秘而不宣,一旦说出来便要震动天下的远游,才让那还是太子的天子生出了济国安民的壮志,也是他登基成为天子之前,最后也是唯一一次出了那牢笼一般的皇城。
当然,朝堂波谲云诡,社稷岂是那么好掌控?先帝最后还是没能一逞抱负,成为以文治武功留名青史的明君,其中遗憾难以言表,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。
巨君轻声道:“那次咱们竟然将储君乔装打扮,带着出了京城,真是胆大包天至极了。如今咱们三个都在,先帝却入了宗庙。”
听他提起先帝,若虚先生脸上有些郁郁,但转瞬之间便轻轻点头道:“过去的事不说也罢。既然今天我算是欠你个人情,那我便依你所言,与你们一起走上一程罢。”
三人不约而同忆起数十年前的时光,终于皆是相视一笑。
能够轻描淡写便将若虚和逸云这两名世间顶尖之人留在身边,这世上怕也只有王巨君能够做到了。
逸云见若虚就这么轻易从了巨君所言,心中自是老大不快。王莽这厮拿捏人心真是算无遗策,竟真的便说动若虚就此同行,自己不仅输了,可以说是输得彻彻底底。
他不悦地嚷道:“若虚老儿,你便如此轻易地上了王莽这厮的当么?你就不担心你那弟子离了你的身边,又会遭遇什么不测?”
若虚微微一笑:“有你在此,想必那蝠千里早已吓得远遁千里了,熙儿又会遇到什么危险?而且你那小徒弟杜小乙也与他在一起呢,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?”
若虚在知道张逸云在此的时候,当然已经猜到,之所以蝠千里没有在城中大肆搜捕小沁,而是不知去向,必然是知晓了张逸云的到来,远避唯恐不及。
毕竟当年逸云一人一剑,将百家盟屠作鬼窟的积威犹在,先帝驾崩之时,皇宫之中的一个照面,逸云又以一记长达数丈的“八极剑气”,便斩得蝠千里落荒而逃,伤处年余都未痊愈。
那蝠千里再凶再悍,如今对张逸云也是像老鼠见猫,畏之如鬼。
既然没了蝠千里的威胁,任由杨熙和小乙自去寻找那小沁姑娘便是。
王巨君笑道:“此时此刻,可能我才是若虚要忌惮的对象。”
巨君说得没错,若虚能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上纵横捭阖,纵使面对百家盟鬼窟高手尽出,也丝毫没有惧意,甚至能做出一人围攻五人的壮举,便是面对武艺天下第一的张逸云,也能有来有往,完全不落下风,绝对是当得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”的宗师风范。
但在这可被称作在世圣人的王巨君面前,他却是永远警惕大于亲近,提防大于敬畏。
不论是蝠千里,百家盟,不论在朝堂草野,还有什么比看住眼前的王巨君,令他莫要对杨熙打什么奇怪主意,还要来得更加重要?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