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二章 身登灵台上-《九鼎风云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他心中警惕仍在,不着痕迹地与这任文公拉开一段距离,才沉声问道道:“任先生为何会在这里?若说只是巧合,延嗣却不太相信。”

    任文公戏谑道:“好个延嗣公子,我怎么说也是你半个救命恩人,若我不出手相助,你待如何对付那丧心病狂的蝠千里?”

    杨熙沉默片刻,道:“先生恩德,延嗣自然要报答,但我的兄弟重伤在床,他的性命同样系于我身,容不得我不谨慎行事!”

    任文公哈哈一笑:“好!不愧是若虚先生的弟子,有徒如此,若虚先生的盛名必也非虚。在下只愿日后若有机会,延嗣能为我引见一下若虚先生,弥补长安城中未能拜见的遗憾。”

    杨熙心中戒惧之意稍减,但仍是充满警惕。如今他已知晓,先生乃是“百家万藏”的司书人,掌握着许多在朝野各方势力看来都是价值连城的秘密,这任文公想要与先生相见,又是为了什么目的?

    任文公见他犹豫,似是猜到他内心所想,忽然轻叹道:“如果我没看错,延嗣公子神念修炼有成,已可算作我道中人。所谓‘丹丘之上,灵台之前’,你可曾听说?”

    任文公此番说话,声音越来越轻,但在杨熙耳中,却似越来越洪亮,最后“丹丘之上,灵台之前”几字,虽然任文公嘴唇翕动,但无半点话音响起,只在杨熙脑中,却仿佛黄钟大吕,震耳欲聋!

    这是方家的传音秘术!

    杨熙胸有万藏,当然知道这种秘术法门,乃是修行有道之人灌注真气方能施展的秘技,用于方士之间传达不可外传的机密。

    所谓灵台和丹丘,又名神仙台,乃是方仙修士共同追求的传说之地,相传若能修道有成,或是服食金丹仙药,便能飞升人世之外,登上那虚无缥缈的灵台。

    虽然没人知道这灵台是否存在,但是“灵台”二字,却已成为方仙修士之间相互认同的暗语,所谓“身登灵台上,便是同道人”,便是此意。

    杨熙修炼的“导神”“化虚”之法皆是方术之流,自幼也得先生传授《星舆》等方仙秘术,知晓了许多譬如禹鼎之类的传说秘闻。如今他得了“百家万藏”之传承,更是知晓了许多只传灵台、不在人间的秘辛,严格来说,当然已算是身登灵台之人,但他自幼只随先生学习修行,并未与那“灵台”之人有什么瓜葛,所以他对此一直没有什么实感。

    但如今他猛然发现,自己已经晋入一个全新境地,先生不在身边,这一切都需要他自己去面对。

    看见杨熙终于艰难点头,任文公善解人意地笑道:“其实方仙修士也只是一个身份而已,正如朝堂之于百姓,军伍之于民夫,游侠之于市氓,只不过所求不同罢了。市井小民求得是温饱,朝堂官员求得是显达,兵士武夫求那封妻荫子,赫赫功名,游侠豪客则求快意恩仇,无拘无束,但谁不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?也都需要吃饭喝水,没什么稀奇的。”

    那方仙修士求什么?自然是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大道。

    杨熙胸中贮得百家万藏,颇有

    一些玄门秘术、丹方法门,号称能让人白日飞升,得证长生大道,但古往今来,又有几人真能长生登仙?

    古有彭祖,近有淮南,眼前还有个服食通灵金丹的张逸云,就算都是真实存在的长生之人,也只能说屈指可数。

    难道...这位方士任文公,竟是要向先生请教那长生之法?

    先生在朝堂之上是各方争竞拉拢的关键之人,在草莽之间也被百家盟这种绵延数百年的组织重视无比,尊贵如王巨君,也会为了相见先生一面,不顾禁令走出封地,连这不食人间烟火的方仙修士,也盼着向他请益长生之道.......

    离开先生身边,杨熙才真切感受到,先生究竟是何等重要之人。

    而这重要性的根源,便来自于先生所掌握的“百家万藏”!

    如今杨熙已成为“百家万藏”新的司书之人,是不是有一天,自己也会成为各方势力觊觎的目标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