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三章 父子相争 无耻之尤-《大宋超级恶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其罪一,擅自和金军议和,将河间府,中山府,太原府拱手相让给金国,这三个军事重镇是大宋抵御外族入侵的屏障。尽管金军猛如虎,可是依旧无法攻克这三座军事重镇,现在官家却要送给金人,这样既寒了军民抗战之心,也伤了天下百姓之心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,这的确是皇儿处理的不当,金军打不下来的城池,怎么能够拱手相让呢?”说这话的太上皇赵佶有点脸皮后了,换成他估计也会这么做,只不过这个家伙这个时候想不了那么多。

    得到肯定之后,向子韶接着说道:“其罪二,擅自诛杀,罢黜重臣,弄得京城内人心惶惶,天下官员人人自危。子不言父过,做为儿子,怎么能够轻易否定父亲呢?那些重臣都是万岁您提拔上来的,有功于社稷,不能说因为是万岁提拔的,就要杀戮,就要罢黜。那些提拔上来的奸诈小人,只会有损于江山社稷,不利于大宋千秋万代,等于是挖大宋的根基,会寒了天下百官之心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,江南这些官员之所以对朕敬而远之,就是害怕被朕的皇儿罢官,现在天下官员人人自危,谁还有心处理政事,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,必将引发动荡。”太上皇赵佶终于为官员不遵从自己谕旨找出来了理由,当然他不认为自己错了,只认为官家太过分了。

    “其罪三,擅自解除汉王兵权,将其软禁,并且把恽王府,恽王妃强行送给汉王,来抹黑汉王。天下人皆知汉王忠于万岁您,忠于大宋江山,如果不是官家擅自解除汉王得到兵权,那么汉王一定可以将金军全部绞杀,彻底解除北境之危。现在等于是自断臂膀,不久的将来,金军一定会南下,那时候,没有了汉王,谁来阻挡金国铁骑,难道指望李纲,孙傅那些奸臣佞臣么?汉王何罪之有,如果说有罪,那就是忠于万岁,忠于大宋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向子韶跪在地上,声泪俱下的他说道:“为了大宋江山,为了天下苍生,还望太上皇重新主持朝局,重塑防线,确保大宋万年。万岁,您挥斥方遒,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回了幽云十六州,这可是太祖,太祖都没有完成的历史使命。可是,在官家手中丢掉不说,还把河间府,中山府,太原府拱手相让。如果,您不执掌乾坤,大宋早晚都会断送在官家之手。”

    向子韶如果出生在当代,一定是好莱坞影帝的不二人选,这个家伙颠倒黑白,混淆视听,说的太上皇热血沸腾,恨不得立刻夺回皇位。

    夺回皇位,怎么夺呢?

    太上皇赵佶有点泄气地说道:“不错,官家的确是有这三宗罪,可是名分已定,朕怎么能够冒天下之大不违,去夺回皇位呢?”

    “不是万岁您去和官家争皇位,而是官家应该主动把皇位还给您?”

    “可是,官家那么贪恋皇位,怎么会还给朕呢?”

    “只要是汉王能够重新掌握军权,离开京城,那么汉王一定可以让官家把皇位还给万岁的。”

    太上皇赵佶毕竟是当了二十五年的皇帝,顿时听出来怎么回事了,让汉王逼宫,逼迫官家逊位。这样合适么,这样不合适么?

    犹豫不决的赵佶沉思了许久之后问道:“汉王会不会自己黄袍加身呢?”

    “不会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呢?”

    向子韶十分肯定地说道:“大宋始终是文人的天下,我朝是自古至今对文人最好的时代,可以说士大夫共天下。天下是赵家的天下,这是人心所向,汉王一定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,那样做乱臣贼子,人人得而诛之。还没有等汉王黄袍加身,汉王麾下的势力就土崩瓦解了。打江山需要武将,可是治理江山还需要文人。汉王麾下猛将如云,可是文官几乎没有,说明什么,文官是朝廷的官,不会被收买的,也不会乱臣贼子效力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向子韶斩钉截铁地说道:“臣愿意做汉王的监军,如果有人想要拥立汉王黄袍加身,那么臣一定将其绞杀。”

    “汉王的野心是什么呢?”太上皇赵佶认可了向子韶的观点,可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现在的汉王已经是一字王了,已经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,又有什么能够满足汉王的胃口呢?

    “汉王的野心很大,第一是名望,内要辅佐明君开创太平盛世,外要抵御外敌,成为万人景仰的大英雄。第二是美女,这个年轻的王爷,年富力强,对美女的需求是多多益善。毕竟他不缺钱,世人皆是贪财好色,他已经不需要贪财了,那么只剩下好色了。第三是富贵绵延流长,像四大家族那样永保富贵,不要像前朝战神狄青那样郁郁而终。第四,好男儿要入阁拜相,汉王始终没有入阁拜相,这样的人生不完整。”

    这些都是朱武传达给向子韶的,当然了他儿子向子房也肯定了这些,毕竟向子房一直跟着汉王南征北战混资历,。

    向子韶接着说道:“汉王,是一字王已经无比尊贵,可是这不是刘正龙的追求,这个家伙更加需要世袭罔替,需要丹书铁券。”

    胃口太大了,可这些不是不能给,没有胃口反而不好掌控。太上皇赵佶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:“汉王刘正龙是朕的天子门生,从一介布衣,最终封王拜相,都是朕所赐,对朕忠心耿耿,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。当初朕要是派他去河北路,恐怕早把金国灭掉了。朕可以让他的汉王世袭罔替,也可以给丹书铁券。可是,他要再度迎娶帝姬,这有损皇家威仪,你让朕如何向天下人交待。”

    “不结婚,直接送到京兆府,谁知道呀,也不需要向天下交代。”

    “是呀,那样的确不用向天下交代,可是委屈了帝姬。”

    “皇家女儿注定是为江山社稷而存在,汉朝公主为了和亲远嫁匈奴,唐朝公主为了和亲远嫁吐蕃。”向子韶也简单的认为刘正龙是有寡人之疾,胸无大志。他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不如陛下给他一个天大的恩典,让两个帝姬去京兆府,也好有个照应。”

    一个不够,怎么还两个。太上皇赵佶犹豫了,他岔开话题说道:“汉王已经被软禁在恽王府,又怎么能重新掌握军权,又怎么能够脱离官家的控制呢?”

    “汉王是天下第一高手,只要是想走,就没有人能够控制住。”向子韶在这个时候不得不佩服朱武的计谋,他接着说道:“汉王重新掌握军权,和太上皇重新执掌乾坤是同一个条件。那就是把官家擅自割让河间府,中山府,太原府这件事情搞大,弄得路人皆知。官家您谴责这个行径,拒绝承人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。号召天下有志之士保卫这三座军事重镇,号召天下军队去为三座军事重镇解围。呼吁汉王执掌兵权,去拯救这三座城的百姓。同时传递一个信息,击败金军的是汉王,而不是那个丧权辱国的条约。如果不恢复汉王的兵权,大宋无法抵抗金军再次入侵,强调如果金军再度入侵,江山危矣。把问题都抛给官家,人心向背就会发生逆转。呼吁万岁您重新执掌朝局的声音就会越来越高,那时候如果官家识相的话,就主动让位,否则就是汉王逼宫,把万岁再度推上龙椅。水到渠成,势不可挡。”

    不错,的确是这个道理,只不过这里面还是有问题的,太上皇赵佶说道:“为什么汉王非得强调朕立康王为太子呢?”

    “你只是一个说法,实际上汉王是害怕陛下百年之后再度传位给太子赵桓,他是害怕被反攻倒算,只是一种自保的手段。”向子韶自己也担心这一点,他说道:“这也是臣的顾虑,也是天下官员为什么不敢尊崇陛下您的原因,都怕将来太子反攻倒算。”

    是呀,总有一天还是要传位,一旦皇位再度落到赵桓手中,那么之前支持太上皇复位的文武百官就成了清算的对象。太上皇赵佶算是认可了这点,也坚信赵桓就是那样的心胸狭窄,也坚信这才是地方官员对自己敬而远之的根本原因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