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钟情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回到踵州,一路顺利。李觉大约不知周海何时回,路上才没有遇见李觉等贼匪。周海归之,当天下午,袁仲、傅权来禀报。

    两经过打听,把四位知府之喜好,摸得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葛州知府叫邓慎,就如他名字那样,做事很谨慎,喜欢美女;窦州知府叫王良,人品稍好,喜欢喝酒;桐州知府叫刘佩,喜欢古董;踵州知府叫沈南,这是知道的,喜欢种花。

    周海闻之,大喜,给了两人二十两赏银。

    张翠说:“既然四位知府,喜好各异,还是分开请吃饭。若把他们请在一起,省事是省事,但四位知府,都是主宾,座位不好安排。”

    周海喝了一口茶,没有先说话,只听张翠细说。

    张翠说:“皆为贵宾,级别相同,都该坐上首。但上首只有一个位,让谁坐谁不坐,都不合适。因主题不突出,反而弄巧成拙。”

    袁仲说:“太太说得对。请在一起,恐怕容易得罪人。”

    傅权说:“把四位大人都请到一块,说话也不方便。因为商团跟各州情况不一,只有分开请,各说各的,所以才有效果。”

    周海然其说。

    利用了好几天时间,周海把沈南、王良、刘佩、邓慎四位知府,分别都请到周府上来。

    大方设宴,倾情招待。

    当然,每餐都离不开美酒,也离不开美女。美女加美酒,是请客的标准配置。因此,四位知府吃喝得极其开心。

    酒足饭饱。之后,分别都送了五百两银子。

    除了银子之外,投其所爱,还分别赠送礼品。

    送沈南一株奇花异草国兰,送王良一坛多年窖藏的醇味美酒,送刘佩一套值钱的古董玩物,送邓慎一位绝色美女。

    四位知府,领着银子礼品,都高兴而归。

    周海听说窦州知府王良,写得一手飘逸的毛笔字,书法盛名,一般人还得不到王良的墨宝。于是在宴请王良过程中,特意央求王良给予赐字。王良爽快点头答应。

    周海立即叫仆人取来文房四宝。王良饱蘸笔毫,写了“周府”二字。周海叫人雕刻起,挂于大门上方。王良又写了“厚德载物”四个大字。周海又叫人装裱起来,挂于书房显眼之处。周海送给王良一百两银子,作为润笔费。王良毫不迟疑地收下了。

    王良祖籍在庸州。其父亲,是朝廷大臣。不久患病,不幸离世。

    王父离世之时,王良才八岁。长脸大鼻,相貌奇伟。却还不太懂事,看不出来有啥特别之处。

    但等到王良长大成人,身材伟岸,身高约八尺之许。偏偏喜爱读书,诗作辞赋,富于文采,语言惊人。又善长书法,毛笔写得一流水准。

    可以说,王良在当地,颇有小小名气。

    当时,按朝廷规定,子承父荫。于是,王良被安排进了匡县衙门,当了一名小书吏,整日里抄写文书。

    当时,县衙里面,普通小吏,薪水微薄,收入不高。穿戴极其普通,出门乘车,都是小马车,不饰纹彩。但只有王良这人,车马鲜明,讲究穿戴。

    为啥?因为王父去世之后,给王良留下了一大笔钱。

    王良家门前,长年累月,车骑交错,冠盖如云。宾朋好友,往来不绝。王良又特好饮酒,常大醉而归。

    然而,常因饮酒而误了公事。

    顶头上司名叫张醵,为主簿之职,对王良强烈不满。王良是朝中大臣之后代,张醵对王良无可奈何,于是张醵就向县令告状。

    县令名叫赵略,拿王良也无法,将王良告到知府那里。知府名叫王凌,是一个饱学大儒,也是王良父亲之挚友。

    王父临终前,曾将儿子委托给王凌,请求刻意照顾。除这个原因以外,王凌优礼贤士,对王良的能力尤其看重。

    赵略求见王凌,具说王良其人,抱怨说:“王良是一尊大菩萨,我这里庙太小了,容不下他。知府大人,请你把他调走吧!”

    王凌呵呵一笑,说:“你别对王良太苛刻。”

    停顿一会,王凌沉吟片刻,喝了一口茶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