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章 攀势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陈雷说:“扯远了,弟兄之间不说两家话。”邹舸亦然。

    王翽说:“既如此,不如到某处一叙,那里幽静。”

    邹舸与陈雷皆赞同。

    王翽说的幽静之处,正是他的私家花园,名叫“花石画阁”。

    三人至街巷西首,现一宅院,映入眼帘:青色高墙,萧红大门,门上一匾,上书“王府”二字,遒劲有力。

    进得门来,路过一个大厅,再至厅后五通房屋;从西边步入甬道,有个六角小门,进了那门,便是“花石画阁”——一座幽深雅洁的园林。

    外面看起来普通,只要走进来看,才知其不一般:宽敞、大气、上档次。叠韶假山,屋宇建筑,花木池鱼,应有尽有。

    有叠韶轩、百花园、沉银曲、瀑布阁等阁楼亭台,清客、健仆、妖姬、戏子,无所不有。

    阆花瑶池,琼楼玉宇,也不过如此。

    只见一幅对联挂在门外两侧,上书“经商好赚钱亦好道好便好,做官难上升亦难知难不难”。

    陈雷说:“这幅对联写得精辟,形象地道出了经商与做官的精髓。可以看出,经商比做官好。”

    王翽说:“哪里,还是做官好。这是一个有点文化的朋友送我的,不好意思,我还没有注意呢!没有想到被你看见,你又是做官的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有点不好意思,想解释又不知应该如何解释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,邹舸帮王翽解了围,发表了一通感慨:“可不是嘛,过去是把做官作为树基业、荣宗耀祖的事业来看,现在有些不同。”

    王翽接过话来,说:“如今视读书科举做官甚轻,视商人经商甚重,才华香美之子弟,率皆出门为商,而读书做官的有是有,却是很少。”

    陈雷说:“没事,没事,本来事实如此,甚至有既游庠序,竟弃官从商。王兄不必自责。”

    倒是极其大方,肯定了这幅对联,让王翽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王翽问:“经商比做官哪点好?我搞不清。”

    陈雷说:“还不是一个钱字‘闹’的。”

    王翽问:“此话怎讲?”

    陈雷说:“你看我当知府,每月拿的月俸,不如你做一个小生意收入利润的零头,也许还赶不上吧!大多数读书做官的人,都是比较寒酸的。”

    王翽静听。

    陈雷说:“曷若为商之多得银钱,俾家道也丰裕。故此,做官者往入羡慕商人,以为读书做官,皆穷困无聊,不能得志以行其道。”

    邹舸说:“是啊!一流人才经商,二流人才做官,三流人才读书。”

    陈雷问邹舸:“你是几流人才?”

    邹舸说:“你无官一身轻,无商一心松,既无官也无商,有时读点闲书,算是三流人才,倒是乐得个自由逍遥自在。”

    至内,王翽吩咐厨役,备下猪头、活鸡、马肉、烧酒等祭品,谓其:“诸(猪)事吉(鸡)利,马到成功,天长地久”之意。

    三人焚香,拜关公像。

    共誓之言,说:“念邹舸、王翽、陈雷,虽然非同姓,却结为兄弟,就是一条船上的人,有难同当,有福同享。天地日月为证,实鉴此心。若背信弃义,则要遭至天谴。”

    誓毕,以年龄长幼为序,邹舸为兄,王翽次之,陈雷为弟。祭罢天地,复宰鸡杀羊,设酒宴,戏子优伶助兴,至深夜,王翽安排歇息。

    次日,陈雷对王翽说:“与其只顾为盐商做粮草生意,不如直接做盐商,利润来得更快。”

    王翽为难地说:“盐引难弄到手,朝廷颁发这个执照,条件严格,且有指标控制,确实莫法取得。”

    陈雷说:“那不成问题,弟帮兄弄到。”

    王翽说:“那样最好。”

    没过几个月,陈雷果然办妥。

    王翽惊呼,说:“这个盐引,众多商人,梦寐以求。朝廷规定,须给边关,送粮食,积累数量,方可取得。如今没有送粮凭证,弟是如何办到盐引的?”

    陈雷悄然地说:“规定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叫人拿了空白凭证,自己填写的。”

    王翽惊得瞠目结舌,心里寻思:“这盐引,以前想都不敢想。陈雷轻易办到,真是权之力,诺大无穷。”这更加坚定了王翽巴结官吏之决心。

    陈雷说:“此事须严格保密,切不可走漏风声。不然,欺骗朝廷,会惹出诸多麻烦。”

    王翽问:“给邹舸兄说了吗?”

    陈雷说:“没有说。知晓者越少越好。”

    王翽说:“说的是。”

    陈雷说:“弟不仅帮兄办到了盐引执照,而且还打通各个关节,如过桥(引盐出场)、过所(批验所)、开江(由关口放行)、关津(沿途关隘)、口岸(抵达各商场)等,从运盐至卖场之路径,以后将会一路顺利。兄尽管放心去经营。”

    王翽说:“此事若非弟出面,是万万不可的,尚且如此迅速。全凭弟之功劳,兄无限感激。利润分弟三成。弟无须出本钱,一切由兄来办。”

    陈雷说:“那我多不好意思。”

    王翽说:“自然是应该的,自家兄弟,别说两家话。”

    是夜,王翽送给陈雷一万两银子。陈雷欣然收下,彼此心照不宣。由此王翽在陈雷帮助下,经商越来越顺昌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