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敲诈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第(2/3)页
虽然猜测沈南这一千两银子来路不明,但甄龙没有向官府告发,因为根本没有必要,告了没有任何好处,也许反而惹祸上身。
这群朝廷官员,有几个不贪的?再说他与沈南无怨无仇,也没有理由告发他,只是想用他这一千两银子做生意起家。
想至此,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。至县城,借来纸笔,亲笔给沈南写了一封信。信中以一个小人身份写道:
“沈大人,见纸如面!愚人得知大人在葛州黄氏钱庄存了一千两银子。因本人穷无本钱垫底起家,特向您借这一千两银子用于做生意,将来如果发财了将加倍奉还。请于八月二十晚将银票藏在衙门后面一棵最大柳树下面,用泥土埋好,我来自取。这样机密事,最好有劳沈大人您亲自动手,不要叫手下人干,否则后果自负。”
甄龙写好信,将其寄出。
数日后,沈南就收到了这封信。阅后,心想:见落款是“一个小人”,日期为八月初六,推测是踵州本地寄出的,不然十几天收不到。
这是谁写的呢?
这明显是敲诈勒索。敢写信的人,胆子太大了,居然敢在知府头上动土。
可见这不是一般之人,是一般人胆子不会这么大。
倘若不借,虽然信上没有恐吓与逼迫,但感觉得出来,后果可能较为严重。言下之意,写信人已掌握“把钱存在钱庄”之证据。
这算是巨额财产来历不明,举报给朝廷监察部门。
若来查,经得起吗?说不定牵出其他事情。到头来查来查去钱被查封,自己官职也保不住。
思来想去,知府沈南只能而且必须这样做。
按照信上写的内容,在约定时间,把银票放在了指定地点。
甄龙高高兴兴地拿着银票,到黄氏钱庄。
当拿出银票给钱庄伙计时,伙计将信将疑地上下打量着他。
甄龙说:“哦,你别用那样的眼光看着我,我是受沈大人委托来兑付的。”镇定自若,脸不红,心不跳,也不慌张。
钱庄伙计反复查验真伪,发现果然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按照钱庄规矩,只要见银票,就必须得兑付。于是,甄龙顺利地拿到了一千两银子。
黄喆正在为那些契约、借条、存根等字据丢失而烦恼。
前几日,有一笔高利贷银子到期,派遣长子黄重去把本金及利息收回来。那借钱的人,叫龙可,也不是省油的灯,说:“我先看一下字据再说。”
黄重说:“我走得急,没有带,下次再看。你签得有字,而且以前也见过,没有啥好看的。”
龙可坚持非要看一下契约及借据,说:“那不行,我要看一下。”
黄重当然拿不出来,这笔钱现在还没有要回来。可见拿不出字据,眼睁睁没有办法,打官司也打不赢。类似这样事,倘有诸多,后果不堪设想。
这时,家丁来报一人说是黄家亲戚,非要来求见,若不进来就在大门外吵闹。黄喆请入内。
只见那人从门外蹒跚而来,相貌并不丑陋,确有些气质,只是衣衫不整,面目肮脏而狰狞,五官较为清晰,瘦弱身躯在瑟瑟风中尤显可怜。
黄喆一下没有认出,心想:“这是谁呀?”
那人来到黄喆面前,下跪拜见,喊了一声:“舅舅!”
黄喆仔细一看,原来是甄龙。
甄龙说:“舅舅,对不起,是我偷的钱与借据。”
黄喆说:“我早就猜到是你小子偷的,快点还给我。”
甄龙说:“不急,舅舅,我还缺点钱,再给您老人家借一千两银子。”甄龙从口袋里把那些字据取出来。用纸包得好好的,没有一点损毁。
黄喆生气地说:“你原来偷那么多钱,还好意思再来借。”说完,准备去抢甄龙手中拿的东西。黄重及众家丁也想上前。
甄龙把票据紧紧捏在手里,做出要撕毁状,冷笑着威胁说:“都别动,否则,我一把撕了。这样撕了,带来的损失,就可能比一千两银子多多了吧!”
黄喆见势不对,他最了解甄龙性格,那是刚强的。若硬抢过来,可能性小,而且后果可能很严重:“小龙外甥,别乱来,有事好商量!”
就让喻格再拿一千两给甄龙。
甄龙谢过,说:“谢谢舅舅大方,以后一定回报,说到做到!”说罢,把票据等物证还给了黄喆,撤离黄府就迅速跑了,生怕后面有人追。
有了二千两银子,只够做小生意的本钱。但甄龙想做大生意,本钱至少上万两银子,显然是不够的。怎么办?他想到了借钱。
城东有一个财主,姓邹名财。因他有金银百万两以上,人称“邹百万”。
当初以盐业起家,后来觉得盐业这生意,不好做,尔虞我诈,极其凶险,弄不好会翻船。遂洗手不干,回家专门靠放贷为生。
邹财借白银与他人,不问诚信,也不用抵押,只看其相貌。若相貌不行,不得借;反之,若加倍借予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