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章 收税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赵亥出生于踵州府邻县赵家村。赵家村人文稀少,从未出过啥大人物,但赵亥却是该村远近闻名的人物。

    从小机灵聪明,读书过目不忘。

    见了别人稀罕东西,同样也是忘不掉、睡不着。总是想办法搞到手,搞不到手则不罢休。

    赵亥在书馆读书时,即使是别人的墨头纸角,也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,据为己有。

    至于自己一丝一毫的东西,分毫舍不得给与他人,更别说无私帮助。

    长至成人时,脾气暴躁,又狠又辣,恶劣贪鄙。与他人相处,若一言不合,则怒气相加,揪发扯胸,挥砖掷瓦,不肯吃一点亏。

    这是赵亥从他娘胎肚子里带来的凶残天性,便是天老爷也对他奈何不得。

    这年,赵亥考中了秀才,对赵家村来说,是破天荒的。

    赵亥成了赵家村之开山秀才,不久补廩食粮,好似状元及第。使得赵亥得意洋洋,好不骄傲。

    于是,赵亥仰仗秀才名号,兜揽公事,武断纷争。

    不该他得的,他偏要得;该他得的,他要得的更多。不该他做的,他偏要做;该他做的,他偏不做。

    因赵亥从中作梗,村民诉讼之事,大受其害,却又无处诉告。

    赵亥自恃文才,联科及第,自认为是瓮中取鳖。

    虽然在邻城县考试成绩第一,但论踵州各县之高才生,算下来却又轮不到赵亥排前茅。

    故此,赵亥一连考过十数科,却屡考不中。

    赵家村村民们,每逢赵亥去乡试入场之时,都到土谷祠、城隍庙、文昌帝君座前祷告,祈求他榜上无名。

    到挂榜放告之后,不见有报录之差役到村中,众村民皆大欢喜,各自就近凑够银子,买来猪头牺牲,拜谢神道再显灵。

    后来,赵亥下了横心,定要考中。于是,闭门不出,用不释卷,天天读书;又砸锅卖铁,倾家荡产,拿银子贿赂考官,方才考中举人。

    中了举人,府县差役,敲锣打鼓,送来旗匾。使得赵亥门庭热闹,喜庆增色。然而,村民们却愁容满面,惟恐赵亥来骚扰。

    果然,赵亥要到京城会试,却无盘缠,怎么办?还是赵亥头脑聪明,想出了一个向村民集资的办法。

    将全村大小三百户人家,根据其贫富程度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等,每个等次借的银两不同,富的多借,穷的少借。

    编成簿籍,遍投名帖。

    使人传话:“赵举人上京赶考,缺少盘缠,向每家借些银两。及至做官时,加利奉还。有不愿者,可于簿上注‘不与’二字即可。”

    村民们都害怕,哪个敢与赵亥抗争?但他们也知道,与其说是借,还不如说是要或者抢。

    借出去的银子,以赵亥吝啬性格,怎么可能还呢?

    倘若不借的话,还要在簿籍上写明。于是,都担心将来惹上事。若赵亥真的做了官,来报复怎么办?

    于是,大家小户,都来借送。送来银两,秤星轻,银色低,还要补足。

    采取此法,赵亥白得了万余两银子。

    觉得村民还惧怕他的,进而想,他在村中还是有威信的,孰不知村民们没有一个不在背地里骂他、诅咒他。

    对于这些,赵亥是听不到了,他也不在乎,只要有了银子,管他说啥呢。于是得意非凡,带了仆人,进京会试。

    进京遍访踵州人,若有现任京官的,不论官职大小、爵位高低,都写了一个门生的帖儿,到处拜谒贿赂。

    说尽好话一箩筐,请求推荐做官,会试拔在前列。

    从来人心不同,有的人喜欢阿谀奉承,有的人爱好钱可通神,萝卜白菜各有不同。

    总之,赵亥抛出的所谓“敲门砖”,却是管用的。

    如此广种薄收,当然就被几个沽名钓誉或者见钱眼开的京官看中,收赵亥为得意门生,互相推引。

    会试果然高就,得授新安县儒学训导。

    当了一年有余,适值朝廷开科取仕,赵亥以善治财赋、公私俱便,故此得中射江县税课大使。

    于是带上家眷,前去射江县赴任。赵亥正室叫林嬏,生有一儿一女。儿子叫赵俭,年已十岁;女儿叫赵靓,只有八岁。

    赵亥在官场中职别不高,九品之位,属于不入流之小吏,但具体经办税收,对商人交多交少,有裁决权力,因而权力极大。

    射江县有九市。其中,六市在城西,称西市;三市在城东,叫东市。整个市场是长方形的,周围有高大墙垣。

    四面设肆,供商贾出卖货物之用。四边各设一门,供交易的人们出入。在市区中建立市楼,上面树立旗帜,叫作旗亭。

    旗亭五重,俯察百隧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