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章 收税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第(3/3)页
打开包袱一看,里面装的是斋饭桶。那差役准备将道士放过,赵亥却叫人将斋饭十碗中抽取一碗,送至私衙与小厮们做点心。
即便是钓鱼的人提着鱼经过,也要从中抽取鱼来下饭吃酒。只有乞丐讨来的汤汤水水、残羹剩饭,嫌弃不干净,不好抽取来受用。
算得精明,不放秋毫,滴水不漏。对过往商民,盘剥得苛刻,榨得已经没有啥油水。赵亥便把黑手伸向本衙门差役等人。
对待差役,制订严格规章,筛选其过失。比如上班时,不准迟到早退,哪怕耽误一会儿,也不行。差役们稍微不注意,就得违反。
若违反了,则杖责监禁,或拶夹枷号。这班差役,平日里锦衣玉食惯了,娇养得嫩森森的皮肉,如何吃得这般折磨?
他们都知道上司赵亥贪财,则急送金银买命。若送少了,赵亥当然不满意,也还饶不了。即使是课税衙门请来打短工的,也是如此。
有人对赵亥恨之入骨,见他如此贪财,背地里给他取了绰号,叫其为“赵孔兄”,又叫“赵剥皮”。又有人投下匿名帖,吓唬赵亥,聚集商民,放火驱逐,将他杀死。
赵亥闻知,恐惧害怕。明察暗访为首闹事者,又招募三十名家丁,既当保镖,又当差役。当然这些家丁的薪水,不是赵亥自己出的,而是加在了税收上面。
赵亥说:“这叫羊毛出在羊身上。取之于商民,用之于商民。”
凡商民交税,要给凭证,赵亥将凭证发与家丁们,家丁们看凭证上税收交多交少,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,以抵家丁们的薪水。
那些家丁有了这个权利,乘机勒诈过往商民,直到商民再也拿不出钱来为止。而正经的差役们,还没有手持凭证之权。
只有这些家丁,才能得其恩惠。以此,家丁们做了赵亥之心腹耳目,在往来生意途中上害商殃民。
那些运气差的商民,只要是撞着了赵亥,就像遭到瘟疫一般劫难,甚至过犹不及。于是,怨声载道,传遍四方。
商民之间,赌咒发誓,有的人便说:“若是坏了良心,必定遇到赵剥皮。”发了这个毒誓,堪比天雷殛死、江海落亡,甚至比这个还要严重,好不吓人!
却说鲁阳从踵州收买了几千金绫罗绸缎,前往蓉州去发卖。经过葛州关卡,按照规矩缴纳税费。
赵亥手下那帮家丁,见鲁阳车装绸缎甚多。在给鲁阳发凭证时,要求鲁阳每张多加银十两。
从来做生意买卖的商人,一个钱也要算计清楚,只有这税费,是朝廷设立的,赖不掉,无可奈何,只得忍痛交纳。
然而,鲁阳听说多加十两,心想这明显是敲诈勒索,便不情愿,说:“从踵州至蓉州,我常年累月来往,经过几道关卡,只有这里才是怪现象,税费越收越多了。”
家丁们闻言,硬气地说:“我说你这人才怪,这是我家赵亥老爷的新规矩,懂不懂?无论哪个经过此关,都得执行,到你这里怎么就执行不了呢?除非你别过,否则少一毫也不放。”
看热闹的人,越围越多。
其中一个客商,看不下去,插言道:“从踵州至蓉州,要经过七个关口,窦州算是其中一个。那里的收税头目叫阎铎,比这里的仁慈多了。”
说罢,那个客商就讲述了自己遭遇。
原来,他驾一辆马车,装了一些布匹,经过窦州。一时贪占便宜,不想去交税费,便从旁边改道转关。
不幸的是,被一帮差役们发现,上车搜出,一窝蜂赶上来,打的打,抢的抢,顷刻货物被搬完了。
连那客商身上穿的衣服,也被剥得干干净净。
他急了,叫苦叫冤,要死要活。
税课头目阎铎,从外面拜客回来,坐车从这里经过,听见叫冤,差人拿进衙门审问,说:“车辆装载货物偷过关隘,虽所载有限,但漏税也该责罚。”
说罢,叫人将他打了十五个板子。
又向众衙役说:“既然捉获有据,为啥不禀官惩治?却私自打抢,其罪甚于漏税。一概五十个大毛板,大枷枷号三月。”
又对他说:“你是做商人的,怎不知交税法度?自取罪戾。姑念货物不多,既已受责,尽行追还,此后再不可如此行险侥幸了。”
这样说话,让人心服口服,就像父母教训子孙,何等仁慈?
那些过路往来的客商们,哪一个不称颂阎铎之廉明。倘若在此处犯出,不被打个臭死,剩还你性命,便是造化了。
旁边一些商人听完那人讲述的遭遇后,齐声喝道:“若没有比较,就不知官吏优劣,是不是?”
那帮家丁闻言,鼓起眼睛,反问道:“据你这么打比方,明明是说我家老爷做得不好,对吧?”
那些客商们,自悔失言,也不答应,转身急走,脱了是非。
鲁阳合该倒霉,接话说:“有啥不能说的?金杯银杯,不如百姓的口碑,当官就要为民做主,否则不如回家种红薯。”
这句话,一下子激恼了家丁们,劈头盖脸地骂了起来:“你他娘的,胆子也太大了,竟敢如此放屁!”
鲁阳走南闯北,啥场面不曾见过,却从不受过这般羞辱,顿时也发了毛,也骂道:“你们这帮狗奴才!我正经税银已交完,如何又要交甚么凭证费,这明明是勒索钱财,还有没有王法了?我又不怕你们!”
说罢,转身便走,欲往马车上去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