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轿行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周睿归至保宁,见这又是商机。在原来开办信局的基础上,又开办了长途轿行,专揽长途客运生意。

    长途运送叫长路轿子,一般是先议定时间,然后遵顾客的意旨择吉起程。

    轿子的类别主要有官轿、小轿、滑竿三种。

    轿夫的配备有二人抬、三人抬、四人抬三种。运输方式有三种:直接到达的;一站接一站的;转站打兑的。

    时间、类别、方式,任凭顾客选择。

    抬轿生意成交之后,开一清单给顾客,写明起讫地点、路线、轿子数量、轿夫姓名、轿夫人数、轿夫力资以及随带行李件数等。

    顾客根据这个单子随时点验,防止发生混乱和行李物品丢失。这个清单,又叫红单。旅客抵目的地后,交给轿夫回交轿行。

    这个单子就成了结账之凭证。

    十乘以内的客轿,携带行李而又简单的,一般由顾客沿途自己照护;十乘以上的客轿,携带行李又较多的,商请顾客同意,由行内派名夫头护送。

    周睿在主要城市设立轿行,在各主要路线的沿途城镇,以自设和特约方式设立了许多轿子分行或分铺。

    其作用在于既便于“一站接一站”的运送旅客和供轿夫歇脚住宿,同时,又利于“转站打兑”做回头生意。

    每天上路的长途轿子,同一路线,少者三五十乘,多者七八十乘,但同一目的地往往不止一个主顾。

    俗话说:“在家千日好,出外时难”。凡是旅行都希望平安快速地到达目的地。周睿以对顾客注意安全、服务周到的经营态度,满足顾客要求。

    旅途中,轿夫勤呼“报路”,殷勤服侍客人,换取顾主的信任,博得旅客的欢喜。在除了人力不可抵抗的因素,如火烧、水淹、盗匪抢掠等事件外,顾客如因轿夫拾滑了轿子被跌伤,轿行就负责医治。

    如因轿夫气力不济,有误行程,分行立予更换。如有轿夫拐逃,分行除另派轿夫接充外,并赔偿损失。以此来保证旅客的行期和安全。

    对旅客所乘坐的轿子,讲究清洁干净。轿内的设备,有用鸡毛或布做成的掸子,用以随时清除灰尘。

    轿中放一把用竹或藤制成的软椅,后有靠背,左右有扶手,前置活动横板,使乘客俯仰自如。有些轿子两侧的窗户装有玻璃,内悬红色或绿色布窗帘。

    轿杆系挑选结实、轻韧并有弹性的材料,使乘客感觉平稳,轿夫行走便利。长途轿运因为路程迢遥,收人多,获利大,当时称之为“红差”。

    平安、舒适、周到的服务,使周氏轿行的客运,不仅在本省内业务发达,而且有一个时期,在外省客运上也颇负盛名。

    除长途客运外,还开办短途客运。短途运送,多限于城市以内或城郊附近,随呼随到,给旅客以及时方便,这种运送,叫过街轿子或“溜溜轿”。

    对过街轿子,相当于现在城市中的出租车,则采用“抽底子钱”即收租金的方式赚取利润。

    民国初年,轿夫租得轿子后,每人每天约可挣钱六百文,轿行则要向每人每天抽底子钱四十文。

    话说北方闹灾荒,米价贵得吓人。而踵州等地一带,却是丰收景象。踵州商人孟超,瞅准商机,派精明伙计方明,至窦州、葛州、桐州等地。

    趁新米刚上市,米价还较低贱,购之,量大。举其余金,不足,于赵虎,借银五万,作为本钱。

    雇车佣工,越过秦岭,千里迢迢,至北方。预计稳赚银子,至少百余万两。哪知老天作对,不该发财。

    路途中,经山区,遭遇暴雨,滚韶滑坡,人车俱毁。白米被埋进山韶里,白花花银子,打了水漂,血本无归。

    孟超欲哭无泪,本钱赔了进去,欠债赵虎。赵虎闻之,差遣七名家丁,上孟超之门,暴力讨债。孟超无奈,至桥下,避之。

    是夜,辗转难眼,孤寂无聊,徘徊至深夜。

    突然,听脚步声。抬头,视两黑影,由远及近而至。力大惊失色,以为被发现。正欲逃跑,黑影已至眼前。借着月色,力视之,是钱寨与陶营,皆乃踵州商人也。孟超问:“何以至此?”

    钱寨答:“生意难做,失算,欠债,躲债。”

    陶营说:“若非债主逼之,不会至此。”

    孟超说:“某亦然。”

    三位商人,同病相怜,不期而遇,相拥而泣。

    陶营问:“谷老板,你欠多少?”

    孟超答:“我欠赵虎五万,赵虎令人暴力追之,日子不好过。”

    陶营说:“我比你欠得多,共欠十万,债主七八人。而我手里,只有二万,还甲,不还乙,还有丙,皆还不齐,皆如此,不如暂不还。”

    钱寨说:“我更多,欠十二万。”

    俄而少顷,陶营沉思片刻,对孟超说:“不如这样,我与寨以手中银子给你,你可再想办法,还清债务。”

    钱寨说:“然也。我有一万之余,都借予你。”

    孟超感恩流涕,便向干女裘芸借银子二万两。

    裘芸借之。

    次日,陶营与钱寨差人送来了银子。孟超推辞不掉,只得收下,说:“日后定当回报。”

    凑齐五万两银子,孟超当即还与赵虎,打掉了赵虎借此机收购孟氏商团之策。

    孟超邀请陶营与钱寨至家躲避。每日摆开宴席,酌满美酒,畅饮达旦,以示感谢之意。

    次年,孟超就恢复了元气,还清陶营与钱寨债务,摆脱困境,恢复生机。

    夏季,龙江每年都要涨洪水,退了洪水后,就有许多人到江水边捡鱼虾之类的。孟超与陶营、钱寨都去捡了。

    陶营与钱寨两人议论着如何加工这些活鱼,将其制作一顿美味盛宴。

    孟超突然插话说:“难道你们以为这些鱼与餐桌上的鱼是一样的吗?它们可不是因为贪吃而被活捉的呀!”

    陶营、钱寨不解地望着孟超,问:“不都是鱼吗,能有啥区别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