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章 钱庄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第(2/3)页
听了范明这么说,高羲大为感动。回去后讲述自己在范氏钱庄的经历,使范氏钱庄的名气在起义军中传开了。
就这样,范明与儿子范峰达成了默契,开始大量吸收起义军逃亡将领的存款。
许多起义军官兵把自己多年积蓄的一些薪饷,也甘愿长期无息地存入范氏钱庄。
后来,高羲战死。
有两人叫高渠、高笠,自称是高羲同乡,来到范氏钱庄取钱。既没有凭据,又不是高羲本人来取,能否取到还是一个问号?
幸好范峰认识这两人,知道是高羲同乡,就爽快地把存钱取出,连本带息给了他们。
当时,范明看了王翽来信,召集鲁琥、鲁珀、罗铿商议。
鲁琥初步提了一个点子:“萧强有一家药店,叫‘萧氏药店’。它设在陡石梯街,因为靠着涪江,上面没有桥,江对岸的人进入窦州,必须坐船,到陡石码头上岸后,都要经过萧氏药店,所以生意非常兴隆。我们要想办法,让他的生意差下来。”
范明低头深思,捊了捊下颌胡须,片刻,抬起头来问:“怎么办?”
鲁珀随意地脱口而出:“要想让萧强生意差下来,除非把码头挪一个地方。这样,萧氏药店就生意差了,我们生意就好了。”
范明顿时兴奋起来:“嗯,这倒是一个好办法!我们到实地去踏勘一下,再做决策不迟。”他觉得鲁珀说得好,但心里又没有底。
次日,范明带鲁琥、鲁珀、罗铿三人,来到涪江边“陡石码头”,顺着下游走不到几里,就来到“范氏药店”。其实,这里离码头并不远。
跨过门楼青石门槛,便来到金碧辉煌的大厅。雕栏玉栋、宫灯高悬,顶棚透光明亮,厅堂陈设琳琅满目。
问药店掌柜萧标:“最近药店生意,怎么样?”
萧标说:“不太好。与萧氏药店不能比,他们两岸边的人都来消费,而我们仅靠岸这边的人消费,江对面的人根本就不会来,所以生意差点。”
范明望着涪江出神。
鲁珀指着江面上,说:“从对岸陡石码头上船过江,航程远,风浪大,容易出事故,而范氏药店靠江处的位置,是附近江道较狭窄之处,何不把码头搬到这里呢?”
范明说:“行,怎么不行呢?”
鲁琥、罗铿听后也都觉得可行。
码头很快修好了,范明又出资建造了几艘大型渡船,不仅可载人,还可载牲畜和车辆。好事干脆做到底,范明搞起了义渡,让人免费乘船,又快又稳,河对岸的人无不拍手称赞。
这样一来,河对岸的人改道由这个码头进城,范氏药店的地理劣势很快转化为优势,而萧氏药店的生意一落千丈。
自此,范明与萧强结怨。
范明差人给王翽回信,已经截断萧强的药店财路,去信问对承诺的“丰厚回报”什么时候给?
……
过去在兰皋呆过的王翽,经常把兰皋与踵州比较,那边人喜欢经商,而踵州人喜欢读书。于是王翽热衷于建书院、设考棚。
许多寒家子弟上不起学,捐资修十二门义学,专门供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书。
那天晚上,踵州学宫,突然在雨夜里倒塌。次日,一大早,王翽听说此事,就让人把轿子直接抬到学宫在门口,看见学宫损毁严重,房屋倒下来一大半。
掌管踵州府教育的学正邵第,愁眉苦脸地徘徊在那堆废墟面前,唉声叹气:“唉,怎么办呢?”
王翽说:“欲把名声充宇内,先将膏泽润人间。邵学正,别叹气,我来出钱修建。”
邵第说:“你真是大善人,踵州读书人将永远记得你的。”得知有钱修建,邵第脸上堆起了笑容。
王翽说到做到,出资五万两白银,重建踵州学宫。修复后的学宫,金碧辉煌,美轮美奂。竣工那天,举行典礼,邵第把王翽请到上座,四周是乡亲们仰慕的目光。
在众人恳请下,踵州知府按照先例,将拱卫于朱子神像边上的位置配位给王翽,并且勒石记述,作为对王翽的表彰。
趁着兴头上,王翽又拔付二千两银子,置办祭祀礼器。祭祀是学宫传统,所祭祀的是朱熹。
到名山祈祷,望山川遥祭,杀牛击鼓,唱戏演木偶。
把神像朝南摆设,水上搭起高台,屠羊杀狗,杀鸡宰猪,鼓瑟吹笙。完毕,把祭品分给参加祭祀的人。
再拿出八千两银子,由他出面放贷,按每月一分利息计算,每年可得九百六十两,若遇上润月,则是一千零四十两,采用这样的增值方式,所得经费来维护学宫的正常运转,当然也包括维修费用。
从学宫竣工现场刚回来,主管戚湔给王翽送来一封信。
王翽见是范明写来的,拆开一看,笑了笑,对戚湔说:“这个范明,真的以为我会给丰厚回报吗?不会傻到这个程度吧!要不是我激励他,他也不可能想出转移码头办法,他还应该感谢我,给我好处费才对吧!”
且说王翽与手下师爷郭濜、章瑞,商议着如何做大生意。正在此时,葛州商人丁文,遣人送来经费,以资商盟运转。
郭濜说:“说做生意,虽讲诚信,但无手段,难成大事。”
王翽说:“未有良策。”
郭濜说:“机会在眼前。丁文此时还送来经费,可见此人没甚头脑。曾氏有钱庄、典当铺,规模还算大,何不取之?”
王翽然之,说:“愿闻其详?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