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 官伢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古代粮食贸易,一般是在粮行里进行的。所谓粮行,就是籴粜粮食之所,或代客买卖粮食的场所。米行各镇俱有,牙行多领有司帖叫官牙。

    有的市镇,官牙为数颇多。外乡人担负而至,米行人以筐笤盛之,为其准谷银,以资其升斗。有的粮行俗称斗份儿,也称斗局子、斗行。

    粮食买卖,除门市自销外,都得由牙人作价过斗。

    斗局设备简单,只有几个笸箩,一副铺板,几只量斗。

    每逢集日,各自设摊经营,促成粮食交易,收取佣金。

    斗局的负责人叫帖主,对上承包斗税,由政府发给龙帖;对下指挥全体人员工作。作价员叫成盘的,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,验质作价。

    这些人一般都能说会道,对粮食有一定鉴别能力,买卖双方都信得过,作出价来双方基本能接受。

    作价方法有两种。第一种叫明盘,把价格向双方唱明,如有异议,成盘的从中打圆盘,来往说合,直到双方满意为止。

    说定后将口袋掩好,行话叫盖了,即别人不得再看了;买主开个飞子,即在白条上注明品种、袋数,作为临时凭证。

    然后由脚行扛肩的倒在笸箩里,由执斗的过数,把准数给买主填在飞子上,卖方把粮食送到粮店对数验收才能算账。

    卖一次粮须经几道手续。

    第二种,作价方法是暗语、暗号,即拉手。

    成盘的把手伸到对方袖口里,用手指代替说话,由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表示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,五个指头弯曲是六。

    大拇指和食指、中指相捏是七,大拇指、食指叉开是八,食指勾回是九,“十”叫整数,“百”叫大数。

    用口说挠、捏、卡、勾,代表六、七、八、九。

    明盘在零售中使用,暗语在大宗交易中或价格波动较大时才使用。

    过斗的负责过分量,粮食交易,用斗不用秤。

    计量单位是斗、升、合。十进位,十合为升,十升为斗,十斗为石。集市上只用斗,不用升合。

    遇有零头时,由执斗人估算后,经买卖双方点头同意。

    记账的,又称会计,根据执斗的报账,记上买粮户,以便集罢敛斗钱,并负责零星交易收款。

    斗行里还有另一种人即脚行,又称扛肩的,他们同斗行关系密切,但经济独立,并设有头目,斗行有事就跟着于,没活儿就呆着。

    当粮食成交后,他们就扛着粮食往笸箩里倒。每石收若干钱。他们垄断成交后的粮食搬运。

    甄龙遂听从巴堒之言,从蓉州运来少量粮食,通过牙人开始降低价格对外出售。如此一来,百姓纷纷涌入购粮。

    曾恺一看急了,也赶紧跟着降价。双方展开了价格斗争。

    甄龙降了五折,曾恺就降四点五折;甄龙降到四点五折,曾恺就降到四折,最后几乎都是便宜卖了。

    这一仗打下来,曾恺经营的粮仓,基本上残废了,所有粮食都被抢售一空,亏空达五千两银子。

    甄龙销售得少,以销售少量粮食,引起曾氏粮价下跌,亏损之处,以钱庄与药店等其他行业来弥补。

    双方实力差距,一下子被拉大了。甄龙占据了绝对优势,而曾恺却苟延残喘,算是对曾恺报复。

    踵州一带气候,适合种植桑树,种下不用管,就容易成活,因而遍地桑树。树上桑叶肉厚多汁,蚕蛹吃了后,产的茧子,质量上乘,赢得广泛市场。

    由于赚钱,家家户户都养蚕。于是,踵州等地,就成了著名的生丝产地。

    养蚕人家一年的吃喝用度,乃至婚丧嫁娶的大小开销,基本上都来自每年三四月间的一个“蚕忙”季节的辛苦。

    当地女子十一二岁便学会养蚕缫丝。

    缫丝织绸算得上一门学问,这里面大有讲究。

    蚕丝分上中下三种:上等蚕子缫成细丝,中等茧子缫成肥丝,剩下的只能缫成等成粗丝。

    根据纺织实践经验来看,纺织丝绸,以肥丝为纬,以细丝为经,粗丝是不能上织机的。

    踵州等地桑叶养出来的蚕子,大多数是上等蚕子,产出来的细丝,既细长又结实,号称“天下第一丝”,价格昂贵,可与黄金等价。

    朝廷末年,机械纺织业正逐渐兴起,西方纺织业又蓬勃发展,这一时期,可谓是蚕丝销售黄金时期。

    收购新丝,价格便宜,低进高出,最有赚头。一般来说,蚕丝价格,每年都有起落。丝价行情,掌握在大户手里,往往取决于人为操纵。

    对于纺织业来说,无论是西方国家,还是中国市场,都急需大量质量上乘的原材料蚕丝。

    一些洋人从中国进口,以至于供不应求,因而抬高了价格。那时做蚕丝生意,利润相当可观。

    为此,甄龙想出办法,聚集大户,开秤收茧,停止封秤,统一日期。集中开会,讨论议价,统一价格。

    这样,蚕农出售茧子,或外商来收购,无论到哪里,都是固定价钱。避免搅乱市场价格。

    看准蚕丝行业价值,甄龙带着梅逫、甄安、金应至蓉州织造衙门学习。在沈南的引荐下,令甄龙大开眼界。

    学习回来后,甄龙出资,开设了丝行,算是踵州第一家。又买来洋人织布机器,建起了甄氏机器织布厂,任用梅逫为织布厂掌柜。

    以其过人的气魄与胆识,使他能够跳出行业局限性,不断往外开拓新的行业。

    小处着眼,赚得大钱。领会透了市场实质,只要是市场需求的,不管产品价值高低,都会有利可图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