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问卦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那些附近的人,看到伙计,整天忙碌,跑来跑去,都不约而同地想:“每天这样忙碌地端菜出去,生意肯定不错,我也去吃吃看。”

    这种假装忙碌方式,效果显著,来吃饭的顾客渐渐地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马骉进得店时,里面已经有了许多顾客。余清看见马骉,问是几个人,马骉答一个人。余清满脸堆笑,招呼坐下。擦桌,倒茶,一系列熟练动作。

    余清随口问:“客官想吃点啥?”

    马骉说:“我要一壶烧酒、特色菜下酒。”

    余清答应:“好嘞,您先请坐喝茶,马上就来。”

    少顷,余清端上桌来,一壶老白干,一盘菜,还拿了一个酒杯。

    那菜是块状,泥巴颜色,香喷喷的,有一股卤味,看着就有些胃口。马骉夹了一块放在嘴里,满口清香,余味绕脑,嚼着劲道,越嚼越香,回味无穷。

    马骉问:“这是啥菜?”

    余清介绍:“此菜叫古仙豆腐干,是当地特色菜。”

    马骉又问:“挺好吃的。我还是第一次吃。有啥来历?”

    此时店里客人不多,见马骉对此感兴趣。余清干脆就坐在马骉对面,讲起了古仙豆腐干的来历。

    明末清初,湖广填四川,湖南洞庭湖边杨氏家族,入籍古仙镇,大多以卖豆腐为生。其豆腐,白嫩、绵实、滑腻、清香、爽口,生意相当火爆。

    至朝廷末,历经几代,其后裔,有一人,叫杨举,制作豆腐,技艺高超。

    时值水福禅庙会,善男信女,从四面八方而来,求神拜佛。有唱大戏的、有做买卖的、有耍猴的,熙熙攘攘,人来人往。

    某日,寺庙方丈智通,吩咐弟子悟禅,请厨师办三十桌斋席,以豆腐为主,称其为豆腐宴。悟禅是杨举之远房表侄,则在智通面前推荐了杨举。

    智通从其言。悟禅去请,杨举欣然而至。

    杨举说:“买一些食材和木柴。”

    智通同意,吩咐和尚慧觉说:“你到集市上去买。”

    慧觉到了集市。只见市场上货物丰富,排列整齐。街市上车马拥塞,人流如注,没有回旋余地。商旅联福,隐隐展展,冠带交错。

    将木柴食材买毕,扛着扁担,一边挑着木柴,一边挑着食材,兴冲冲地往回走。这时,迎面走来一个人,肩上挑着牛肉。

    看那挑子上,挂着一块牛皮,没挂牢实,快要掉下来,看起来血淋淋的。刚好与慧觉之挑担,擦肩而过。那块牛肉,被挂落在柴担上。慧觉浑然不知。

    到了寺院伙房,慧觉这才发现,惊奇地叫了一声:“快来看,这是一张牛肉皮!”众和尚闻声都跑过来。

    佛家规定戒食荤腥,都说:“埋掉算了”,都不敢说“煮来吃了。”

    惟有悟禅,站出来,大胆地说:“若埋掉,太可惜。不如偷着煮来吃了,埋在肚里,总比埋在地里强。”

    众和尚欣然同意。

    随声附和,说:“是啊,我们出家人,打坐劳累,只吃素,从没碰过荤腥,营养跟不上。莫看我们年纪轻,却虚弱得几乎无力气。干脆吃了罢。”

    于是,烧掉毛,洗净,划成几块,煮熟了。众正吃着,不料智通到伙房来了。和尚们惊慌失措,忙把未吃完的牛皮,塞入嘴里,狂嚼猛咽。

    被智通看见,气愤地说道:“阿弥陀佛,尔等在哪里弄来牛皮?竟然触犯寺规,吃荤犯戒。”

    悟禅吱唔道:“不是牛皮,是我表叔做的牛皮豆腐。”

    杨举在旁边,也点头称是。

    方丈说:“出家人,休打诳语,杨施主若能做出这般牛皮豆腐,我寺与之永结善缘,若做不出来,几个劣徒,各杖五十,逐出山门。阿弥陀佛!”

    说完,一摔袖子,就离开了。

    如何做得?杨举冥思苦想,终于想出了办法。

    豆腐要像牛皮那样,宜薄。舀豆浆,装厢,用数块木板,分而隔之。数张薄块豆腐,放在水中煮成。煮后,用火烤而呈黄。即成豆腐干,形状如牛皮。

    翌日,杨举交给悟禅数块牛皮豆腐。悟禅正要出门,看见杨举妻正在卤肉,忽灵机一动:“师父不许吃荤腥,他今日要想尝这豆腐,我便偏让他沾些荤腥。”

    于是,把豆腐置于卤肉锅里卤煮。捞起来之时,奇香四溢。

    悟禅垂涎欲滴,忙撕下一块,置于嘴里大嚼,连连咂嘴称奇。杨举闻声亦尝之。不但绵实有劲道,且其味无穷,暗自称奇。

    将余下的牛皮豆腐干,悟禅带回寺内,交给智通,说:“这就是牛皮豆腐,不信,请您品尝。”

    智通看时,与昨日无异。尝之,连声叫绝。从此,古仙镇居民仿而制之。于是,牛皮豆腐干,成了古仙镇的特色味道。

    余清绘声绘色地讲完了,马骉听得津津有味。

    马骉心想:“这个牛皮豆腐干,味道如此独特。其他地方,不一定有这。我贩运一些,至葛州去卖,说不定能赚些银子。”

    打定主意,马骉问:“这个豆腐干,怎么卖的?”

    余清答:“论箱卖的,一箱卖一两银,二十块豆腐干,每块才五分。若你要买的话,你我相识,算是缘分,十箱你就拿九两吧!”

    马骉正要买十箱,却没有车载运。这下犯了难。余清说:“这里刚好有个贩运队,你去打听一下,说不准能捎一段路。”

    古仙镇,地处交通之枢纽。从东边葛州,至西边踵州;从南方山城,至北方巴州,都必经古仙镇。南来北往,东去西来,有众多贩商云集于此。

    马骉到处打听。恰遇一个算命先生,迎面走来。手执旗幡,上书“算命看相”。马骉顺手摸了一小块碎银,递给算命先生,要扯一卦问问财气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