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1章 燒拜帖-《我老爹是叫門皇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雖然麻煩,可皇帝真的想重設一個道德標桿也是可以做到的。

    象征意義不代表不可取代。

    看不清自己的定位,可是容易出問題的……

    徐有貞到了曲阜九日了。

    這九日的時間去了孔廟,也專門祭拜了一番,而后又在曲阜知府大人的陪同下,去了孔府遞交拜帖。

    上書寫,大明都察院左都御史,禮部尚書徐有貞求見衍圣公。

    這兩個職務,哪一個都能讓衍圣公親自出門迎接,可你卻是裝作看不見,這擺明就是在上面呆的時間長了,頂著圣公的名字久了,真的把自己都當作圣人了。

    衍圣公不見。

    徐有貞也不走了。

    就這樣住在曲阜。

    這本身并沒有太多的問題,可傳到巡撫衙門,三司衙門的耳中,卻是引起了軒然大波。

    說白了。

    衍圣公在那些一窮二白的讀書人心中,可能是個精神的向導,可真的在這些身居高位的官員心中,地位可就下降了不止一星半點。

    官做的越高,特別是地方行政的官員,對于圣人的論語便越發沒有敬畏感,對圣人本身都沒有多少敬畏感了,怎么還會對他的后人保持極高的敬畏呢。

    這些山東的三品之上的官員,考慮的并不是衍圣公為何不見,而是他不見徐有貞,會帶來這么樣的后果。

    你本身是吉祥物,可皇帝的親信,近臣來了,你不給面子,豈不是不給大明面子,豈不是有非議朝政的嫌疑,大明豈不是白養你了,我們這些臣子豈不都是無能之輩。

    傳到陛下的耳中,這也是大事。

    朕花著這么多的銀子養了你們那么多的官員,還養著衍圣公,你們都不給朕面子,顯得朕是一個昏君一樣,一看,這些官員都是吃白飯的,吃得多,干得少,全換了……

    到時候,衍圣公換一個倒無所謂,可這些官員怕城門失火,殃及池魚啊,連累到了他們。

    所以,徐有貞什么事情都沒有做,可知府衙門,巡撫衙門,三司衙門的主官都很是慌張,紛紛給現在的衍圣公寫信勸解。

    說是勸解,不如說是變相的施加壓力。

    “徐都御史乃是陛下的親使,你要是不見,便如同違背陛下,這怠慢的時日若是久了,下一年的恩賞能不能到位,我可不敢保證。”

    “徐都御史德高望重,是我輩之楷模,我奉勸衍圣公不要這么看輕與他,不然我會很不高興的,我不高興,可是要出事情的。”

    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,還未相見,便表達輕視,這不是衍圣公能夠做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就這樣,徐有貞沒有絲毫的表態,衍圣公本人,就陷入了地方官員的狂轟亂炸之中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