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2章 拆遷戶-《我老爹是叫門皇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到了江南,前面有事忙碌,可沒有去拜會過于太保,回京之前,我還是要去一趟錢塘。”曹吉祥開口說道。

    “聽說,于太保回到故居之后,大門緊閉,可是謝絕拜訪的啊,曹公公去之前,還是要派人先通知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已經通知過了,于太保也同意了,話說,這官當的,在朝中的時候,事事注意,賦閑在家,還是如此,衣錦還鄉,卻變成了錦衣夜行。”

    朱儀點了點頭,他在杭州也呆過一段時間,曾去過錢塘,也到了于謙的老家,不過朱儀也并沒有冒昧的登門拜訪,只是遠遠的看了幾眼。

    于謙的老宅,房舍不過幾間,顯得很是寒酸。

    實際上朱見深早就安排杭州知府,錢塘縣令為于謙修繕房舍,整修祖祠,這錢塘縣令得到旨意之后,可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,在城中最為繁華的地段搞起了強拆,遷移了兩百余戶,一千多名百姓,在原先的基礎上,整合成了一座大宅子,也是整個錢塘占地最多,修繕最為完整的三進三出的大院落。

    可于謙回到錢塘之后,卻并沒有住進朝廷為他籌備的府邸之中,而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宅,一個只有四間房屋的小院。

    并且于謙回來之后,很多百姓都找到了于謙告狀,這也讓于謙得知,錢塘縣令在為自己建房子的時候,曾經欺壓過百姓,為此于謙專門給了杭州知府,南京都察院寫信舉報錢塘縣令,并且給出了自己的處理意義,罷官……

    這讓錢塘縣令大呼芭比寇了,我給你蓋房子,被老百姓指著腰罵,我老爹的墳墓上面,全是屎尿,擾了先人,我付出了那么多……

    你了不起,你清高,可你不能檢舉我啊,我也是聽命行事……

    當然,杭州知府,南京都察院也知道錢塘縣令的為難之處,不能采納,將處理意見轉交給吏部。

    可他們又不敢不給于謙面子,當下便從中斡旋,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,新宅賣給了富貴人家,得到銀子十三萬兩,當然,這個宅子雖然規模龐大,但錢塘不比杭州,五萬兩都是頂天了,但他卻是受到了皇帝的旨意,為當朝于太保準備的宅子。

    這個宅子沒有福分,讓于太保住進來,可那些手中有銀子的巨富之家,可是爭先恐后的加價,想要得到這個院落,為自己的子孫后代積累官氣。

    價格也從五萬兩,一路飆升到了十三萬兩……

    而拿到這筆銀子后,南京出一部分銀子,杭州出一部分銀子,湊夠了二十萬兩白銀,補給了這兩百余戶百姓。

    每家分了七八百兩的白銀,有的占地多了,超過了一千兩,再這個時期,一家四口每年吃好的用好的,也不過消費二十兩白銀的時代,七八百兩的銀子,可就是一筆巨款。

    因為于謙在,下面的官員誰也不敢再這銀子上動手腳,可謂是全花到了百姓的手上。

    這也是大明的第一批暴富拆遷戶…………

    而于謙回到錢塘之后,各地的官員都來拜訪,更有甚者,南京的六部尚書來了三個,不過這些大佬,可都沒有見過于謙一面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