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顾淮安是此次事件中的主要人物,流言里指责他身为人子,却对母亲不孝。 顾长宁便根据这点来设计。 你不是说我哥哥不孝吗?那我就让哥哥孝顺给你看! 于是才会有顾淮安提出离开学堂外出找活儿的这么一件事。 杨惠芸是母亲,也是这件事的另一个关键人物,顾长宁便想了这么一出,让杨惠芸从另一个方面来验证顾淮安的“不孝”。 那便是有负父母期望,违背阿娘意愿。 为什么顾长宁没有让杨惠芸直接在村子里解释清楚,是因为根本就解释不清楚了。 所谓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 这件事传到现在,说的人相信,听的人也相信了。 村民们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,杨惠芸不管怎么解释都会被人家看成是溺爱长子的举动,更是会被当成顾淮安不孝的罪证。 所以顾长宁心里很清楚,解释反而会造成反效果。 那她索性就反其道而行之,从众人认定的“不孝”结论开始反击。 是,顾淮安确实“不孝”,但他不孝的地方与众人以为的无关。 不仅无关,还恰恰相反。 正是因为顾淮安准备照着大家认为的“孝顺”去行动的时候,对顾山夫妇来说,这才是真正的不孝。 为此杨惠芸才需要把顾山的牌位请出来,增加力度,让村民们无话可说。 至于顾长宁,她在里面也就是个负责跑腿传话,烘托气氛的。 只有她表现的越焦急,众人才会调动起好奇心,继而过来打探一下什么情况,才能将顾长宁设计的局给传出去,洗清顾淮安身上的脏水。 至于其他的,顾长宁决定见机行事。 而她目前表现的还不错,至少没有人会怀疑这是一出母子三人事先说好演给众人看的戏。 “淮安啊,你先起来吧,有什么事咱们就在这里说开了,有什么误会也在此一并解决了,弟妹你看呢?” 顾源看他抿着唇,一声不吭的模样,想着半大的孩子也开始要面子了。 尤其顾淮安还是个读书人,读书人最在意的便是面子了。 现在他在这么多人面前跪地不起,还要被阿娘当众责罚,心里多半不好受。 顾源身为族长,又是孩子的伯父,他便主动提出来,为顾淮安解围,也是想顺便卖个人情罢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