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计谋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一天,周睿闲来无事,与马骉、郑戬,都身着便装,走进茶铺随便看看,见柜台上面摆着各种精美茶叶,赞不绝口。

    黄楚见其中一位,脸色红润,身材魁梧,面容熟悉,就认出这是谁了,这不是周睿吗?黄楚差点叫出声来。

    原来,黄楚来到了太元县城做起了茶叶生意。

    周睿似乎有难言之隐,用双目凝望着她,示意她不要叫出声来。周睿未挑选茶叶便随他人匆匆出店,未及与之相见与相认。

    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周睿,已与兰宛结婚,便不好意思再见。

    然而,周睿从茶铺,回至县衙以后,竟然勾起了对过去美好回忆。一连几天,茶饭不香,瘦了好几斤。

    这一切,当然都不逃不过好兄弟马骉的眼睛。

    马骉劝周睿别那么憋屈自己,现在既然当了县令,生活条件好了,再娶一个不算啥,便出主意让自己的妻子出面说媒。

    刚开始,周睿不同意。

    后来,马骉劝了很久,周睿也就同意了。

    马骉妻子卢朵,听说要给周县令说媒,也来了精神。

    次日,就装着顾客到黄楚茶铺套近乎。

    体态丰腴的卢朵,先是梳洗打扮一番。只见她身着红色缎面旗袍,头戴金簪,耳坠宝石,看起来雍容华贵。

    她一进店,黄楚以为是贵夫人驾到,便热情相迎,端茶让座。卢朵笑着问这问那,黄楚都耐心解答。

    二人你问我答,不知不觉便缩短了距离。卢朵自我介绍,随后便问起黄楚的身世。黄楚犹豫片刻,便老实相告。说完不免伤心落泪。

    卢朵突然问道:“妹妹,别伤心了。还记得周睿么?”

    听了此话,黄楚先是一愣,随后叹了一口气说:“记得,怎么不记得呢?前些日还来过店里,他似乎把我忘记了,这不怪他,只怪自己的命不好。”

    黄楚脑海里面回忆着与周睿在一起的画面,几年前周睿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,她怎么会忘记昔日使她梦魂牵绕的情人呢?

    此时此刻,黄楚心潮起状不停。她很好奇眼前这个女人是谁呢?为何提起周睿?莫非她就是周睿的夫人?但又不像。

    于是,黄楚好奇地问:“夫人,请问您是?”

    卢朵又笑着重复介绍了一下:“哦,我刚才不是说了嘛,我是周睿的结拜兄弟的贱内。我名叫卢朵。”

    黄楚不失时机地问起:“你瞧我记性。周睿还好吧?”

    卢朵见时机已到,便把周睿的近况着实渲染了一遍,钦佩之情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听说周睿已成了本县的县令,黄楚心里有了不同想法。人家现在是官员,而自己只是一介草民,恐怕看不上。

    看出了黄楚的顾虑,卢朵安慰黄楚别想那么多。

    卢朵说:“其实,周睿从来都很喜欢你,他在心里一直记着你。这一点,我家老马经常在我面前提到,毫无半点虚假之言。”

    随后,试探性地问:“你们抽时间见个面吧?”

    黄楚想,如果周睿念旧,肯定会欣然前来,否则万事作罢。便柔声地说:“大姐,你引他来见一见吧!”

    次日,周睿如约而至。二人相见,少不了惊喜,寒暄过后,黄楚发现周睿有些愁苦写在脸上。便询问怎么回事?

    周睿说:“太元县城闹灾荒,粮商们高抬粮价,时不时有饿死人的现象发生,朝廷要求在十五日内想办法解决问题。”

    摸了摸额头,周睿又说:“摆在前面的这个棘手事,不得不让我十分烦恼。”

    黄楚说:“那总得想一想办法呀,烦恼忧愁,有什么用,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办法总比困难多,就看你能不能想得到?”

    周睿说:“我脑袋都想烂了,都想不出啥好主意。”

    黄楚说:“你身为县令,总是有办法的,何必这么忧愁呢?”

    听了黄楚的鼓动与激将,周睿无可奈何地说:“我当然忧愁。对于能想的办法,我都已经想了许多,就是不凑效。”

    黄楚沉默。

    周睿说:“目前最要紧的是,让粮商们卖平价粮,让饥民能够买得起粮食。”

    黄楚问想了哪些办法?

    周睿说:“我把大小衙役都派到市场上监督粮商卖粮,可是粮商们精明得很,大多数人早已脚底板抹油溜了。”

    黄楚不解地问:“监督卖粮?这是为何?”

    周睿答:“就是监督粮商们,不要抬高粮价,实施限价销售。”

    黄楚沉思片刻,说:“这不是限价,而是堵塞之策,实乃下下策。我有一计,可缓解燃眉之急。”

    周睿有些等不及了:“快说,什么计策?”

    黄楚说:“别急!你去把那些大小衙役全部撤回来,该干啥就干啥,别再去搞监督了。”

    周睿望着黄楚脸上。

    黄楚说:“让师爷写一张告示,内容大意为:太元县城粮价,一律放开,不限价,买卖随意,官府不得半点干涉。”

    周睿问然后呢?

    黄楚说:“然后,派人在县城内外大小道路上把这个告示张贴起来。这样,粮价不到几天时间自然就会跌下来。”

    周睿半信半疑,质问道:“真的吗?以前我派那么多衙役进驻粮商铺子,让其不哄抬物价,却不管用。现在却不管,随意这样放开了,粮价会跌吗?”

    黄楚点头。

    周睿说:“可是,如若不然,就会任由奸商抬高,盘剥饥民。”

    黄楚胸有成竹,说:“不会的,你按照我的说法去做就是。如果实在不行,你再来质问我不迟。”

    事到如今,也只有这个办法可以试一试。

    告示一贴出,让粮商们大喜。皆打开粮仓,抬高价卖粮。

    有的粮商们实在太贪婪,看见有利润可图,甚至不怕山路崎岖难行,将粮食从外地源源不断地运进太元县城。踌躇满志地想狠赚一把。

    然而,这样的境况,持续了一周时间左右。

    后来,让粮商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太元县城粮食开始积压,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——由“求大于供”转变为“供大于求”。

    怎么办?唯有降价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降价,才能将粮食卖出去。

    周睿闻之大喜,立即来见黄楚,问这是为何?黄楚得以解释。

    原来,商人本性是逐利,但有利,其无利不可为,无不能为。放开比堵塞要好得多。

    天下万事万物,越是干涉堵塞越是必致其反。皆因官府并非万事皆可为,一切应当相信百姓、尊重自然规律。

    诸事只要官府放得开,即使官府不出面,百姓自有解决之道。对于一切问题,皆会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听了黄楚的解释,周睿佩服得五体投地。一种想娶黄楚的念头油然而生。但自己已经有了妻室,她肯答应吗?

    却说张琪、张雄、周江等人,瞒着周氏商团东家周韶,拉帮结派,插手人事安排,以权谋私,中饱私囊。

    他们互相共议:搞成帮派,结成团伙,排除异己,与自己一致的,则纳入;否则就排斥。

    不幸的是,周韶患了虚症,病情时好时坏。在周韶患病期间,更让这三人得意忘形,在周氏商团中恣意妄为。

    各商号提出意见与建议,存在矛盾问题纠纷,压着不报,擅自处置。

    长此以往,周氏商团岌岌可危,这让许多老员工很是担心。

    某日,周韶病情稍微好转,与张琪、张雄、周江等人在后院饮宴。周韶说:“商团主要是靠你们,辛苦了,来,我敬你们一杯,我不能喝酒,只能以茶代酒。”

    三人齐声附和:“哪里,哪里,东家辛苦,这些都是我们应做的。”

    这时,突然,听到哭声——有人在周韶面前大哭。

    周韶一看,一位老人,叫周屹,他是周氏商团元老。径直来到后院,守门的见他是老员工,也没有阻拦,因此得以入见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