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辞官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第(1/3)页
裘裕想把裘芸嫁个富裕一点的人家,靠着她过完下半余生,可是高不成低不就,裘芸一直待在闺阁中。
忽然,一日,踵州商人孟超,贩运粮食,至太元县城北吃包子。
无意中瞧见裘芸,被其美色所吸引,有意重金娶其为妾。
遂委托媒婆说媒,裘裕一口索要五百两彩礼。
孟超慕色心重,对五百两彩礼,不说二话,满口答应。选择了一个吉日,把裘芸娶了,安家于葵州。
买了一处宅院居住,并还买了丫环、老妈子侍候。孟超与裘芸就在癸州成亲。
却说郑戬在太元县衙门当差,谨慎厚道,仪表可观,深受器重,屡次考核优秀。再加上周睿无微不至关照,郑戬由此名气日显。
王良是桐州知府,是周睿上级,刚刚上任不久,闻知郑戬能力超群,便把郑戬调到桐州,留在他知府衙台前听候差役侍候。
太元县是桐州下面的,一个州辖小县。郑戬从小县调到大州,那就算是高升。薪资福利待遇及各种收入往优越于县衙。
这是那时一些县衙里面的小吏官,梦寐以求又求之不得的美事。
王良极其器重郑戬。有一次,通知郑戬把公文拿到他家里。郑戬拿过去时,王良刚好有事临时外出,只好把公文给王良夫人。
只听得有人通报:“夫人来了!”
因见是王知府的夫人,郑戬惊慌失措,趋至庭中跪倒,拜伏于地,不敢仰视。
王夫人觉得郑戬背影熟悉,便叫其抬起头来。一看,就问:“莫不是太元县衙郑爷么?”
郑戬敛容屏气,小心翼翼,呈上公文,说:“小的不敢当,我确是郑戬。王大人叫我送公文过来,他不在家,我就交给夫人您吧!”
王夫人让仆人接过,请郑戬站起来述话。郑戬站了起来,却低着头,不敢直视王夫人。王夫人问:“你认得我么?”
郑戬摸不着头脑,不清楚问这话的含义,他虽然听着这声音有点熟悉味道,但是不敢鲁莽轻率答应,只是默默静听。
王夫人笑道:“妾身并非别人,即是裘芸也。”
郑戬听罢,有些怀疑,就拿眼偷觑王夫人,一看,果然正是裘芸。
裘芸说:“我当初嫁与商人孟超为妾,孟超以亲女相待,后来嫁与王相公为次房。他正夫人死了后,相公将我立为继室。”
郑戬静静地听着。
裘芸说:“今已受过诰封,我今生不想有此等荣华富贵。若非是你当年君子厚德,义还妾身,我哪里能够享此荣华?”
郑戬心想,她昔日是个黄毛丫头,谁会料道竟有如此地位?便随口说道:“那是夫人的命里注定了的。”
裘芸说:“我与王相公来此不久,正欲寻你报恩,不想在此遇见。今后若有事,尽管来找我。凡是我能够办到的,一定相帮。”
郑戬暗想:“她分明是嫁与孟超,怎么又嫁与了王知府?”
带着这个疑问,当下退出堂外来,郑戬私下里偷问王府管家韩珪,方知事情缘由。
原来,孟超在癸州与裘芸完婚之时,正值夏季。那些商人朋友闻知娶亲,都前来送礼庆贺。
酒宴上喝酒,你一杯,我一杯,把孟超灌得烂醉如泥。孟超回到洞房里面时,已是醉得失去知觉。竟然爬在地块上睡了一晚上,没有与裘芸干成云雨之事。
因为天气炎热,裘芸也没有扶孟超到床上来睡,任凭孟超睡在地板上。
直到天明时分,孟超在朦胧中,却见一老者,鹤发童颜,仙风道骨,立于身旁,对孟超说:“你娶的这个小妾,将来是一品大员的夫人,不是你所玩得起的,请不可造次胡来。若有违背,必遭大难!”
那老者言毕,化成一团白烟而离去。
孟超顿时被惊醒,头却像炸裂那样疼痛,只得爬起来。
梦中稀奇,私下狐疑。匆忙洗漱完毕,见裘芸还在梦中,就到街道上,寻着一小面馆,要了一碗面条。
面馆以卖面食为主,如丝鸡面、三鲜面、盐煎面等,也兼卖其他食品。
其门首,以枋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,上挂半边猪羊;一带近里门面窗牖,皆朱绿五彩装饰,谓之“欢门”。
每店各有厅院,东西廊庑,称呼坐次。
客至坐定,则过卖执箸遍问坐客。
侈甚,百端呼索取复,或热,或冷,或温,或绝冷,精浇熬烧,呼客随意索唤。各桌或三样皆不同名,行菜得之。
走迎厨局前,从头唱念,报与当局者,谓之“铛头”,又曰“著案”。
讫行菜,行菜诣灶头托盘前去,从头散下,尽合诸客呼索指挥,不致错误。或有差错,坐客白之店主,必致叱骂罚工,甚至逐之。
孟超吃完面条,然后慢悠悠地,顺着老城墙根,找算命先生解梦。
那算命的人,却是瞎子,年纪并不大,大约三十余岁,肩靠一根盲棍,是用来探路的,坐在街沿上,前面摆着一张纸,上书看相算命解梦等字样。
听了孟超陈述,算命的人便掐着手指头算一算去,嘴巴动来动去,咕噜咕噜,暗中默念,孟超当然无从知道念的啥。
少顷,算命的叫孟超伸出手掌来,在手心上写了一个“弃”字,说:“你与那女人无缘,放弃吧,将她重新寻主!”
孟超付了算命钱,就独自回来。边走边想,不太相信。回家见到裘芸美貌,又动了与裘芸云雨之心思。
白天但凡有此色念,便觉头裂;晚上与裘芸靠近,愈加头痛难忍。
孟超心生奇怪。想起梦中那老者所言,又听街头算命的说起。
暗想:“此是天意罢!我若破了她女儿之身,也许真的会因此而遭受大难。既然将来她是一品大员夫人,不如暂时认她当干女儿,将来我还因此得富贵。”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