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贩运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第(2/3)页
甄龙沉思一会儿,条条有理分析:“是啊,做点什么好呢?对这个问题,我早就想想好了,民以食为天,从做粮食生意开始。”
原来,踵州及周边郡州相继出现百年难遇大旱,可能会出现‘踵州缺米,川东少粮’之窘境,这就是商机。
蓉州、旌城、嘉州等地,地势较为平坦,水源充足,适宜种粮,粮价稍低;而踵州地区,山居丘陵,再加上干旱少雨,甚至旱情严重,粮食产量低,因此粮价略高一些。
从蓉州等地运粮至踵州,其实就是赚取其中差价。
听了甄龙分析得头头是道,鲁道、鲁阳、鲁洢都佩服甄龙眼光与大手笔,决心跟着甄龙一起块儿干。
闻知甄龙熟读兵书,招兵买马,做大生意。甄氏家族,甄昌、甄安兄弟二人,亦来投靠甄龙。对于这二人,甄龙是了解的。
甄昌与甄安,此二人,头脑灵活,经商有道。
原来,甄昌、甄安漂泊在伊州,经营过药材生意。来伊州之前,贫穷潦倒,既无收入,也无居所,而赚钱梦想,从来不曾间断过。
一日,甄昌与甄安在小酒馆喝酒。只见酒馆内,斛酒歌唱,各垂帘幞,命妓歌笑,各得稳便。听旁人说药材生意赚钱。
回来后两人商量,决定干这一行。虽然不懂药,但可边干边学。
说干就干。租了一间店面,改造起来。前面是卖药铺面,后面是加工作坊。聘请了三名伙计,有模有样地开始经营。
请来乡村医生,坐堂问诊,随便当老师,随时请教。从外地购进大量的药材,扩大业务,装点门面。印发宣传单子,到闹市散发。
一番炒作之后,与几个药材包装商人接洽,不仅将生产的药材卖给包装公司,还直接卖给其他药店或批发商。没想到运气不错,药店一开张便开始赚钱。
甄昌暗想:“若把中药材加工成粉状,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?”把这个想法告诉甄安,甄安闻言,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点头同意。
中药材弄成粉状,做成饼子,既方便携带,又方便吃药。一上药材柜台,就被抢购一空,简直是供不应求。
当时正值战争期间,大部分药材原料基地都被朝廷征用,老百姓只能获得有限的用药,怎么把中药材原料弄到手呢?
甄昌冒昧地跑到伊州府衙,找到知府龙文。
龙云在赴任途中,携妻子董碧,遇到江水,被淹而亡。
董碧哭于舟,从白天哭到晚上,哭得死去活来。
一玄学士,见状,跳至船中,问其何故哭泣。
董碧俱以实对。
玄学士对董碧说:“慎勿啼,我当代而夫作官。”即指天画地,誓无它故。
董碧无可奈何,听之而已。
玄学士为其买棺,葬于芦苇间。移船至江右,再移至岸边,上岸后再由陆地,乘轿至伊州上任。
宦逾三年,赢得上下称赞。
某日,走在大街上,忽有人呼之,唤玄学士乳名。玄学士不觉回首,一看,原来是玄学士的发小旧友。
归于府中,胸口剧烈疼痛,口称快不行了。
玄学士对董碧说:“事败矣,不去,祸将及。”急令内外称官病笃。检橐中装几二千金,悉付董碧,夜半馨身亡而去。
临死前,玄学士嘱咐:“明日发丧,即取棺至衙内,置石其中,不俟期月,便当速行。”
董碧不胜呜咽,遵守遗言,至江水中,弃棺而归,董碧属叩从行人。玄学士与董碧三年未尝同居一床,身子依然干净。
且说甄昌知道龙文喜好玄学,就瞒天过海,递上了一个气派非凡的门帖:玄学药师甄昌。
龙文一看这名帖,大喜,请甄昌入,并以礼相待。其实,甄昌对玄学略知一二,与龙文交谈,也都能搭上话。
于是,龙文便网开一面,让甄昌可以进购那些稍次,但仍可使用的中药材原料,于是甄昌的药材饼生意,又开始粉墨登场。
生意渐渐好起来,扩大规模生产。综合几种药材,做成专用药品,医治普通病症。广开市场,将外面贴上标签。
这一招还真灵,药材销路比原来更好。
可是,后来甄昌耍的把戏,遭人忌妒,被人暗算,生意一落千丈,直到关门歇业。甄昌、甄安只好回到老家,闲来无事。
如今听说,甄龙有创业的想法,又重新点燃了甄昌、甄安的梦想。
甄龙闻讯,大喜,对五人分工:
鲁道负责收购。在蓉州、旌城、嘉州等平原大坝产粮地带,甄龙投资一千两银子,建起了一座座囤积粮食的粮仓,在收割季节便收购粮食往粮仓里面装。
鲁阳负责运输。投资五百两银子购买十几辆车辆和三十余马匹,招来二十余人手,就组建起了运输粮食队伍。
甄昌、甄安负责销售。投资一百两银子在踵州购地建销售基地,组建销售粮食队伍。
因为鲁洢会武功,甄龙就把他留身边,当保镖或师爷,甚至成了打杂伙计。
甄龙亲弟甄昂,也想跟甄龙一起出来闯荡,但考虑到父亲年纪大了,身边需要人照顾,便让甄本留在家里做些农活、侍候老人。
不到一年时间,就形成了收购、运输、服务、出售等“一条龙”产业链。
由于踵州及周边郡州干旱少粮,价格比当地粮食略低,粮食好卖,薄利多销,甄龙一年之中就赚取了几百两银子利润。
又用这些钱扩大规模,车辆、马匹、人员分别增加至百余,比原来扩大了近三倍。
从年初至年末,这一运粮队伍,来回穿梭于彼此两地之间,浩浩荡荡,前后长达一里路左右,引得路两边无数惊诧的目光。
而鲁阳所率队伍,也绝不都是他的直系亲属,显然还包括很多本宗族甚至本地的人,这是一个借助血缘和地缘关系而结成的大商帮。
因此较之于其他商帮,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也具更强抗风险、抗灾能力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