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章 噩梦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经过讨价还价,黄盛最终同意以二百六十两银子卖出。若低于这一价格,一切免谈。售价二百六十两银子与买价二百两银子相比,仍有六十两的价差。

    鉴于黄盛坚决的态度,为了促成这项交易,伢人只好硬着头皮找夏幪协商。

    经过一番艰苦谈判,夏幪态度有所转变,做出让步。

    同意再加价二十两银子,以二百二十两银子购买。与此同时,夏幪为了表示自己购房的决心与诚意,还当场付了十两银子的订金。

    就在伢人与黄盛协商时,夏幪到伢人那里,说:“两个月前,我在其他地方看过别的房子,位置比这好,面积也大,设施很齐备。”

    伢人问:“既然如此,那你为啥不买呢?”

    夏幪说:“还是因为价格太高。房主不肯以二百两银子卖给我,几次谈判都没成功。”

    伢人若有所思哦了一声。

    夏幪接着说:“没想到今天下午,那个买主给我说愿意以二百两银子出售给我。既然黄盛不愿意以二百二十两银子卖给我,那就请退回十两银子的订金。”

    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,伢人一下子傻眼了。

    对伢人而言,基本上只是一个中介性的角色,并无退款与否的决定权。除非黄盛接受夏幪价钱,夏幪又反悔不准备买房,才能将其预交的订金进行没收。

    而现在的情况是:黄盛言明不再降价,而夏幪则声称打死也不可能再加价,伢人处在夹缝中,左右都不讨好。

    被迫无奈之下,伢人只好把这一切转告给黄盛,由黄盛自行决定。

    黄盛闻言,暗想:既然夏幪有更中意的房子,我何不先答应他?这样夏幪肯定会以二百两银子买另一栋房子,而我就有权收他的斡旋金。

    这样,就等于本钱下降了十两银子,以后再怎么卖都是赚的,但赚这十两银子的前提,是必须接受买方的价格二百二十两银子。

    即在原售价基础上再降价四十两。若不愿再降,目前房子不好卖,错失了这笔买卖,新买主不知何时再现,也不知是否还会有人肯出这个价钱?

    因事出突然,黄盛左思右想,总是想不出妥善的办法。而夏幪又以“前房卖主催问甚急”为由,不断给牙人施压。要求赶紧回话,否则退回订金。

    这样局面陷于僵持之中。

    经过反复衡量,黄盛终于赌博性地同意以夏幪提出的二百二十两银子的价格出售,若夏幪拒之,黄盛则可顺理成章地帐回订金。

    伢人把这一决定转告夏幪。

    夏幪表面上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,申辩说:“我其实更想买那一套房子的,但既然黄盛同意了我的开价,若拒之,我将损失订金,也只能买了。”

    而黄盛得知夏幪真的买下来,虽然很气愤,但碍于当众答应,最后在伢人的协调下,买卖双方终于勉强成交,达成协议。

    在商业谈判中,若从正面攻击,很难让对手屈服,有时候巧妙地施以“围魏救赵”之计,局面可能就会大为改观。

    夏幪通过这一策略,以低价来获取高价房。用十两银子作为诱饵,又以莫须有的“前屋”之事相威胁,使对方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,最终落入所设圈套。

    后来,夏幪投奔毕牾,与黄盛成了同事。每当说起此事,都会意而笑。

    这日,毕牾先打发夏幪往蓬山去讫,然后让黄盛乘车至巴人故郡,自己则在家中坐等援兵。

    却说桐州巴人故郡商人孟平。十七岁时,背井离乡,辗转至蓉州。

    当时,孟平有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,叫郭淞,在蓉州做了一点小生意,孟平想跟郭淞当学徒。

    孟平到了那里以后,却没有想到郭淞不在。到处打听,才得知郭淞到外地采购去了。

    有人说,不会等很久,就会回来。孟平就在一家小旅店住了下来,天天去问郭淞回来了吗?可是过了十几天,郭淞还没有回来。

    眼看并不多的盘缠快用光了,孤苦一人,异地他乡,找不到其他人帮助,怎么办?只好蹲居在小客栈内,苦苦地等候。

    囊中羞涩,一筹莫展,只好闭门不出,房费也只好拖欠着。

    客栈房费好欠,但饭不能不吃。

    到隔壁“好又来”饭铺吃饭,最初是一个荤菜一个素菜一碗肉汤,后来减掉荤菜,再后来,连肉汤也减掉,只吃点素菜与白开水。

    到后来连素菜也吃不起了。随便在街头买一个馍,就着白开水,凑合一顿。

    这种日子,过了七八天,头昏眼花,吐青口水,心中发慌,实在是熬不下去了。那种滋味真的难受极了,好像马上大祸临头。

    狠狠心,典当长袍,只穿短褂。把典当的钱,用来吃了一碗烧白肉,好好地解了一下嘴馋。吃完回到客栈,一摸口袋,发现当票丢了。

    当票丢了,这样以后即使有钱,也无法把长袍赎回来。

    孟平当时想,丢了就丢了,等以后有钱了再做一件就是了,就没有往回寻找。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次日,有人竟然将这件长袍送到了孟平住处。

    了解到事情原委,孟平感动得几乎流下了眼泪。

    原来,旅店隔壁饭铺老板,有一个女儿,叫邱莉。

    她在堂前招呼客人,天天见孟平来饭铺吃饭,开始吃荤素肉汤,后来见只吃素菜,甚至长袍变成短褂,掏钱付账时不小心把当票掉在了地上。

    到晚上关门打烊时,邱莉这才发现这张当票。次日,她悄悄地把长袍赎了回来,立即送还给了孟平。

    孟平千恩万谢,说:“感谢,非常感谢,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。您替我垫的当铺钱,以后我会加倍奉还。”

    邱莉笑了笑,说:“不用谢。一个人在外面,谁也没有个难处。这点忙,不容谢!”

    孟平等候郭淞回来,一直未等到,只好无奈地从蓉州回到桐州宣汉,也就是巴人故郡,一个小县城。

    后来,孟平就在宣汉发展,开了钱庄、当铺、药店、木材等行当,生意越做越大,一直未曾见过邱莉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