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 神力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产品积压,没有进账,原料商仍按契约上门催交原料货款。被逼急了的周睿,急不择言:“我实在拿不出钱,你们把我人带走。”

    原料商气得扬言要停止供应原料,并要到同业中张杨周睿“赖货款的丑闻”,这又是一道杀手锏。

    墙倒众人推。

    钱庄得知周睿陷入危机,掌柜亲自来催贷款。周睿被弄得焦头烂额、痛苦不堪,不得不赔笑接待,恳求钱庄放宽限期。

    但“赚贫爱富”的钱庄,此时岂会“心太软”?周睿面临遭清盘的边缘。为减少成本,降低开上不足带来的产品积压,不得不裁减伙计。

    部分被裁的伙计家属上门哭闹,有的赖着商团不走,没有片刻安宁。留下来的工人心惶惶,为商团前途,更为生计忧心忡忡。

    那些日子,周睿的脾气不免暴躁,动辄训斥手下的员工。上下士气异常低落,人心浮动。内外交困、身心俱疲的周睿,回去看望母亲龙芸,还要强打欢颜,不想让母亲为此事寝食不安。

    知儿者,莫过其母。

    龙芸从周睿憔悴的脸色、布满血丝的双眼,洞察出儿子遇到了麻烦。她不懂经营,但懂得为人处世的常理。

    就是这位极普通、极平凡的母亲,用她所度诚信仰的传统观念,为周睿指明了走出困境的路径。母亲讲了一个佛家掌故,来喻示儿子。

    母亲平静地说:很早之前,潮州府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。

    方丈云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,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,就把他的两个弟子一寂、二寂召到方丈室,交两袋谷种给他们。

    要他们去播种插秧,到谷熟的季节再来见他,看谁种的谷子多,多者就可继承衣钵,做庙里的住持。

    到谷熟时,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,而二寂却两手空空,惭愧地对师父说:“他没有管好谷田,种谷没发芽。”

    云寂便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二寂,指定他为未来住持。一寂不服,师父说:“我给你们俩人的谷种都是煮过的。”

    周睿悟出母亲话中的真谛,诚实是做人处事之本,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。并由此想出走出困境的方法。

    次日,周睿聚众开会,坦陈经营失误,连累了掌柜伙计,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斥的伙计赔礼道歉,并表示经营一有转机,辞退的伙计都可回来上班。

    周睿这一番渡过难关、谋求发展的话,赢得了谅解,稳定了情绪。

    紧接着,周睿对银行、原料商、客户“负荆拜访”,认错道歉,祈求原谅,并把面临的空前危机如实相告,恳切地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。

    对周睿的诚实之举,大多数人得以谅解。况且,都是合作伙伴,工厂倒闭,彼此都不利。

    于是,周睿赢得了有限但又宝贵的回旋,并在亲朋好友帮助下免于灭顶之灾,逐渐走出困境。

    周睿回首这段岁月时说:“我深刻感受到,资金,是血液,是源泉;信誉、诚实,也是生命,有时比人的生命还重要!”

    从此,周睿把“诚、信”作为商团最基本的经营原则,并树立了卓越的信誉,这种信誉也为他后来事业的发展带来大的利益。

    秦智说:“把旗下所有店铺,都挂上诚信牌子,这个牌子不是朝外,而是朝里,朝着账房经理方向。”

    周睿点头说:“这样,是为了让我们掌柜时刻牢记,凡交易要讲诚信,不仅做到不欺人,还要做到不欺心。”

    连续两年,蝗虫大灾,严重缺米。树皮都吃光了,大街上到处都是倒毙在地的饥民。这时,米价暴涨,一日连番好几倍。

    第一年,周睿从外地贩运来的数石大米。

    郑戬劝周睿借机抬高粮价,周睿却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把所有大米按平价出售,其义举平抑了粮价,使饥民度过了大灾之年。

    周睿舍利取义的做法,使他在当地名声大振,巡抚和知府都给他以特别嘉奖,为周睿带来的社会效益。

    秦智感叹地说:“失去的是一时小利,得到的却是永久大利。”

    有人想用重金购买周睿“诚信”招牌。周睿拒绝了,他说:“你若诚心待人,要我这块招牌何用?你若不以诚相待,要我这块牌子又有何用?”

    秦智很赞赏周睿,他对马骉、郑戬、崔煜说:“拒绝购买招牌,很值得敬佩!以诚经商,有时不一定能够马上见效,但坚持下去,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”

    随后,秦智给马骉、郑戬、崔煜三人讲了一个故事。说是一个商人,叫程信,在街上开了一家店铺。

    他的为人与他的姓名一样,讲究诚信,货真价实,予人信用,一直没能赚大钱。隔壁几家店铺,一贯投机取巧,鱼目混珠,却都发了财,有人说他傻,程信笑着说:“其实,我并不傻。”

    程信死了后,他的儿子程诚继承父业,仍然经商,仍然遵守父辈以诚经营做法,非义不取。

    这期间,隔壁那几家投机取巧的奸商,有的关了门,有的破了产,而程诚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大,最后成为声誉最好的店家。

    秦智讲完,马骉、郑戬、崔煜三人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仍然大灾,一直延续至次年。面对灾荒,知府信任周睿,给二十万银子委托周睿,到没受灾的洛州购卖粮食。周睿就叫马骉去。马骉一路奔波劳顿,二十几天后,终于到了洛阳,住在一家干净客栈内。

    客栈掌柜问马骉。“客官,到洛州来干啥呢?”

    马骉说:“来购粮的。我们那儿受灾了,缺粮食。”

    掌柜见左右无人,悄悄地告诉马骉:“来此地购粮,有回扣的。”

    马骉说:“我不能对不起周掌柜,怕坏了他的名声。”

    那掌柜说:“怕啥呢?人不知,鬼不觉,谁在意啊!回扣不拿白不拿的。”掌柜笑了。

    马骉说:“我当然怕,和自己良心也过不去,怕晚上睡不着觉。如今遍地饥民,嗷嗷待哺,我怎么能忍心再从他们口中夺食呢?”

    灾年总算过去。

    有一次,周睿曾经研制出一种在水中永久不散的墨品,引起了抢购热潮。桐州商人孟平慕名而来,购得一口袋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