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章 还债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第(3/3)页
蔡贸同意:“有啥不可?只是这银两,不是别物,放久了,恐有闪失,老翁我须担责。沈掌柜即时来取,不可久存。”
除嫖资和回程盘缠外,尚余下四百两,沈易存入蔡贸处。当夜,蔡贸置酒送行。次日一早,沈易起程。
谁知在路途中,蔡易脸上竟生起疮来,七七八八,满脸疙瘩,奇痒无比,忍不住抓一下,就出脓血。同行人说是“棉花疮”,主因是寻花宿柳,纵情声色,染上性疾所致。
沈易心里明白,病出有因,甚为恐惧,寻医诊断,果是如此。大夫开药,不几日,疮收痂落,毒气尽归脏腑。沈易只道痊愈,重谢郎中,便焦急赶路。
未到杭州,疮口复发,又寻医问药。可是,越医越重,结毒穿溃,脓臭难闻。不几日,火尽油干,病毒攻心,即使仙丹亦难治,便呜呼哀哉。
沈易死于路途,无人收尸。便尸骨荒野,塞于狼狗之嘴。
蔡贸不知沈易已死。但见其久不来取,便寻思:“世事难料,在归途中,莫不是碰见贼人,而遇难了呢?”
时光荏苒,光阴似箭,又过了一年,沈易还是未来取。蔡贸对自己判断予以肯定。
蔡贸又寻思:“这四百两银算是巨款。放着也是放着,何不拿来当本钱,贩卖货物?此地低买,彼地高卖,赚些利息,以至于银生银。即使他日来取,就此还与他罢,还可与他分些利息。”
随即动银,从蓉州贩运粮食至踵州,得利银二百两。
某日,蔡贸于书房躺着午睡。忽然家丁来报,沈易来了。蔡贸闻之,喜出望外,穿好衣裳,出门迎接。
沈易恭敬谦礼,打拱用揖,说来取银。蔡贸说:“当然可以。先前用其作本钱,赚银二百两,分你一半,共计五百两,一并取走。”
见此,沈易称谢。蔡贸直唤:“管家,管家,快取银。”管家被唤来,推了推蔡贸,把蔡贸推醒了。原来是一梦。
管家道喜:“恭喜老爷,夫人生了,一个男孩。”
蔡贸闻之,心中顿悟。寻思:“沈易确已遇难。这刚生下的孩子,肯定是他投身来讨债的。”
到房中一看,虽然形容大小不同,却仿似沈易模样。遂取名为“蔡债”,意为“到蔡家讨债之子”。
蔡债慢慢长大,凡是于他消费,但有所用,蔡贸以专簿之本,一一明白记账。
幼儿时,接生抚育、痧淋痘疹、从师教学;少年时,好吃好穿、赌钱串戏,大有所费。虽放荡不羁,亦不劝阻,任其所用。
直至蔡债长至十六岁成人,蔡贸将各年账目,累计通算下来,竟然超过银两六百有余。遂寻思:“利银加本银,略略有余。即已偿还,可以止矣。”
择黄道吉日,置办酒席,邀亲戚邻居相聚。席间,蔡贸说:“今日酒宴,专为蔡债所设。”倒叫蔡债,坐于酒席首位。
蔡债当然推辞。
众皆以为蔡债过于放纵,蔡贸要发言劝戒之意,都劝蔡债说:“你这么大了,且遵父命,权且坐了上席,不必推辞。”
蔡债这才勉强坐下。
酒过数巡,蔡贸捧出账簿,细说沈易存银、返家病亡、托胎要债等,众皆唏嘘不已,叹息奇异。
蔡贸说完,斟满一杯酒,举手奉给蔡债,说:“今日缘分,你我父子一场,你要的账目,我已经还清。”
少顷,蔡贸又说:“你喝了这杯酒,我也不留你,你就离开这个家,自寻门路,养活自己。”
蔡债含泪饮过,便收拾包袱,自行离去。因其一直游手好闲,没有一门手艺讨生活,只得沿途讨口要饭。
一名郎中,叫袁郎,踵州人,世代为医。见蔡债可怜,就收留了,并教其医术。蔡债勤学,脑子聪明,领悟力强,医术精湛,赢得好口碑。
如今,十多年过去了,蔡债已年近三十,每当想起父母养育之恩,也曾想过回去报答,但想到父亲那么绝情,也就罢了。
没有想到在此碰见,偶然之然,父子相见,百感交集。蔡债对蔡贸用药,早晚调治。常见其长吁短叹,不好问得。
时值元宵。蔡债来家,下药欲走。蔡贸强留之,待用饭食。蔡贸以酒款之。饮至酣处,忽觉困倦,便和衣躺在椅子上,闭目养神。
有人报周睿信至,约会蔡债为内应,刺杀甄龙。蔡贸想:“甄龙当前正在对付王翽,外派人手较多,围在其身旁人减少,正是刺杀好时机。”
又叫人探听消息。探子回报甄龙正在大宴宾客,庆赏元宵。
于是,蔡贸约会周睿,就在今夜,乘其甄府不备,趁虚而入。周睿然之,以冲天炮仗为信,约定即刻动手。是夜三更,夜深人静,周睿叫人放信。
收到信号后,蔡贸手提利刀,径直往甄府,大叫:“甄龙,你这个奸商,往哪里逃?”一刀砍下,甄龙随手而倒。
蔡贸猛然惊醒,原来不是真实,却是做了一个梦,口中犹骂甄奸不止。
见此情景,蔡债向前,问:“爹,你要刺杀甄龙吗?”蔡贸惊恐不能答。
蔡债情真意切,说:“爹,请勿惊恐。儿连日见汝长叹,又见梦中所言,原来亦有杀甄龙之意,幸勿相瞒。我愿助之,效劳出力。”
蔡贸无可奈何地说:“那个甄奸,霸占老总之位,妄望自大,为人奸诈,羞辱东家,罪该万死。无奈甄奸势力强大,随身保镖甚多,随从爪牙无数,狗人耳目遍布,我等手无缚鸡之力,对其奈何不得,故此郁闷成疾。”
蔡债说:“不消爹费心,甄龙之性命,就在我手中。”蔡贸问其故。
蔡债说:“甄龙常患奇痒病,痒时难忍,便喊我去医治。下次若喊我去,只用一剂毒药,必死无疑。”
蔡贸恳切地说:“儿啊,若是这样,杀甄奸,就全靠你了。”
没想到隔墙有耳,此谈话被家丁包猊无意偷听得之。
是夜,蔡债辞别而归去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