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 白卷-《乱世奇商佥载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将秦康召至衙门,生气地说:“你读书不用功,竟敢还来考试,这不是有意侮辱朝廷科举制度吗?”便叫“打二十大板”。

    一旁呆站着的几名皂隶,齐声吆喝起来,吓得秦康魂飞魄散。

    亏得立在旁边的教官潘玮,跪下求情:“此童生是原刑部司员郎鲁嘉之嫡男,念他年纪尚小,姑且饶了他。”

    邝菠听说,就饶了打他板子,仍然怒气未消,指着秦康骂道:“你这不肖之子,你父亲既是乡绅,却没能为他挣口气。你欺骗他,他只知你读书可以,便叫你来考试,却考成这样。我今日就将你的白卷交与他看看。”

    说罢,便差人押着秦康,把原卷封了,并一个名帖送至鲁嘉。

    聂金之子交白卷,一时间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,而轰动了踵州城。

    有的说,聂金本是卖酒的,只该叫他儿子也应卖酒。秦乡绅把秦康当做干儿子,叫他进入考场,交了白卷,就像卖的那白酒,淡而无味。

    也有人议论,这是聂金喝酒喝多了,生出了一个傻子。

    鲁嘉见了这张白卷,气得头脑发昏,直骂秦康“上了他祖宗的德!”连教书先生文恺,也被鲁嘉臭骂一顿。

    文恺气得打秦康的手板心,直到打得红肿开花。还把他锁在学堂里面,严加教育管理,不得外出,只许在室内好好温习功课。

    秦康哪里受得了这个罪,瞅见一个空档,悄悄地从窗户逃走。

    文恺慌忙向鲁嘉报告。

    鲁嘉便差人到处寻找。寻了好几日,寻找不着,鲁嘉只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心想只由他去。

    过了半月,府衙通知,高俊考取第一名,入泮,准儒士科举应试。

    鲁嘉欢喜异常,与夫人唐朦商议:“我收他为子,到底他姓高,我姓秦,不如招他为女婿,倒觉得亲切。聂康这个不肖之子,不知逃到哪里,我欲把焦杏许配给高俊,夫人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唐朦说:“相公所言极是。焦杏这等容貌,聂康哪里配得上。即便聂康不逃走,我也不会让焦杏嫁与他。你这样说起,也合我的心意。”

    两人计议已定,鲁嘉仍请许仙娘当媒人,择一个吉日,让高俊与焦杏完婚。

    高俊闻言,对鲁嘉说:“感谢干爹厚意!马上就要乡试了,我还要复习。等乡试过了,再结婚不迟。”

    鲁嘉愈发觉得高俊有志气,不拘泥于儿女情长,把事业放在第一位,便慨然应允。等到秋闱三场过后,放榜之时,高俊中了第一名解元。

    亲朋好友,皆来祝贺。鲁嘉便趁此喜事,将焦杏与高俊完婚。真是双喜临门。

    是夜,花烛之后,夫妻恩爱,自不必说。只是喜中有苦,各述自己心事。

    焦杏说:“我家被火烧后,父母到京城寻找舅舅。把我送到龚蕙那里寄养,原说尽快来赎回,但等了几年,没闻父母音讯。幸得恩父恩母看中,与你结为夫妻。若非移花接木,恐怕误了我婚姻大事。”

    说罢,泪如雨下,又抽泣地说:“不知父母是怎么想的,把我丢在这里就不管了。”

    高俊得知焦杏是焦帻之女,不是鲁嘉所亲生,便安慰地说:“岳父岳母不是不管你,我想他们一定有难处。踵州至京城,路途遥远,到了京城,又不知啥情况。我想无论如何,他们不会不管你的。”

    说罢,便去擦拭焦杏的眼角的泪水。

    焦杏点点头,紧紧依偎在高俊的怀抱里。

    高俊又说:“我父亲去京城讨债,几年未归。我与母亲去寻找,路上遭遇盗贼。我去追赶,被其打晕在地,幸得恩父救起。至今母亲未知去向。”

    焦杏说:“我们俩人,同病相怜。那今后怎么办呢?”

    高俊说:“如今我幸得过了乡试,借进京会试之由,就便去寻找父母亲。”

    焦杏闻言,欢喜异常,破涕为笑,巴不得丈夫早日赴京寻找亲人。

    高俊一心寻亲。新婚刚满月,即告别起身。租了一辆马车,带了两名随从,一名叫高默,一名叫邝涛,望京城而来。

    路遇叔爷高蠡家,随便去拜访。

    不想在高蠡家,遇见母亲曾蓉,跪在面前大哭一场。

    曾蓉让高俊起身,上下打量,定眼细看,也哭了起来,说:“我以为你死了,哭得我两眼昏花。你若不说,即使走到我面前,我不认得。如今你长大成人了,现在何处,为何到此?”

    高俊拜罢,立起身来,具告前事。

    曾蓉闻言,满心欢喜,以手加额。高蠡在旁听了,亦心酸不已,但闻高俊进京赶考,又是新科解元举人,觉得高俊挺有出息。

    高蠡设宴款待。

    曾蓉也诉说前事。高俊称谢叔爷收留之恩,便叫从人高默,取来二十两银子感谢。高蠡说啥也不收,高俊感恩不尽,立地拜了四拜。

    次日,高俊迎请母亲上车,同往京城寻父。

    一路上,风尘仆仆,还算顺利。十几天后,便至京城,寻踵州会馆歇息。从次日起,吩咐随从高默、邝涛在京城里到处寻访。

    一日,邝涛领着一人来说:“此人就是拖欠咱们老爷银子陈柘的旧仆,问问他便知。”高俊唤那人,至跟前细问。

    那人说:“小人以前跟随陈柘做生意,不想遭到土匪,陈柘被害。我见过高昪老爷,他来时,陈柘已死。高老爷讨债不成,跟随一个同乡,叫韩泉,也是生意人,同回踵州了。”

    高俊说:“既然如此,我父为何迟迟不见回来?”

    那人答:“韩泉还有货物在山西发卖,一路回去,还要往山西讨账,或者高老爷跟随韩泉至山西,耽误时日,我就不太清楚了。”

    高俊听罢,心略微放宽,赏了那人二两银子,那人自去了。又叫高默、邝涛二人到黄建处,探听焦帻夫妇消息。
    第(1/3)页